四月份,吉利旗下的一款高性能中级车奇瑞博瑞的上市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行业内对这款车的性能一片好评。前几天笔者和一位汽车领域的教授聊到了这个问题,我说这款车挺不错的,基本是好评如潮。他看着我笑了笑问:“你会买么?”我当时也一时难以回答上来。后来又和他聊了很多关于中国品牌的问题,对于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到底差在哪的问题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技术——耐久性

如果纯粹的说国内现在的技术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未免以偏概全了。现在国内很多家企业像吉利、奇瑞、比亚迪等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设计研究院,有了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过去我们不能自己设计制造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这三大件都可以造出来了,但是现在还差一个很关键的方面,耐久性。现在,我们虽然也有了振动试验台、疲劳试验台,花费上千万从国外买设备买软件,为什么耐久性还不好呢?一方面虽然技术我们可以买过来,但是实验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方式这些最重要的东西老外是不会卖给你的,这些东西你指望通过十年的积累赶上老外过去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离合器踏板、刹车踏板用久了都会产生一定的空程,像国内很多厂商的车型,使用一两年效果还可以,但是时间稍微一久就不行了。而国外的一些像大众、通用这样的汽车厂商,他们的产品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这些细节除了和成本有关之外,还和研发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和零件设计的经验息息相关。国外汽车行业那么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在整个产品生产研发的每个过程中都会体现出来,企业的最大财富并不是它拥有多少专利,而是它取得这些专利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人才——教育体系

说到技术,我们就不得不提人才。国内的汽车品牌这两年从国外挖人挖的很厉害。各种总监,首席设计师都挖了过来。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国外的柿子种到了中国就不一定甜,设计得好跑车的设计师,并不一定就能设计好紧凑级车。想要治本还是要靠自身造血,奇瑞在国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借助国外的人才资源,不断进行自身造血。但是,国内现在普遍存在一个想象,挖的工程师足够好了,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却不一定跟得上。

蓝翔为什么这么火,因为缺所以才火。但是,从中国的教育体系来看,培养这么多汽车行业需要的高级技工难度还是很大的。谈到这,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德国的教育体系。德国的汽车工业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德国为什么那么强,一方面和他的科技水平高,另一方面,它的人才体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德国学生的培养和中国不一样,德国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的行业,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去读大学,有些人则会选择去做一个高级技工。而且德国人并不像中国人,考不上好的学校了才会走这样一条路,他们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确立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像德国这样的高福利国家,本身收入差距就不大,而且技工的社会地位也不像在中国这么低。德国工业的强大,技术人才的保障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弯道超车——新能源

中国的汽车工业落后,我们怎么解决呢。近几年来汽车行业提的最多的四个字“弯道超车”。而弯道超车的途径就是新能源。从传统汽车角度来看,我们国内汽车品牌生产的紧凑级轿车的水平和国外的差距已经不大了,有的性价比甚至更高,但是为什么总是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呢?主要就是品牌力,国内汽车在品牌力上和在行业深耕多年的国外汽车厂商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大家现在总是在提靠新能源弯道超车。过去我们的手机技术差,都是被国外品牌垄断,现在的华为、小米、中兴等品牌不也在市场上拥有不小的影响力了么?

在笔者看来,这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手机在进入21世纪才开始普及,手机真正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准确的说应该在05以后。虽然说手机进入中国时间比较早,但那时的普及率并没有如今汽车这么高,而且汽车发展时间也更长,与国外那些将近百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相比,国内的品牌在品牌力上差距还是很大的。在蓝海市场成长和在红海市场成长难度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单纯靠发展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绝对是不现实的。

从目前普遍公认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来看,实现纯电动化要经历强混合动力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阶段、增程式混合动力阶段。先不说这中间要走多少年,也不管底盘技术的水平,汽车在混合动力阶段还是脱离不开内燃机的。电动汽车的品牌力怎么来,还是要靠从强混到纯电这一个过程中的不断积累而来。想直接跳过这些阶段直接通过纯电驱动汽车建立品牌优势这是天方夜谭。所谓弯道超车,仅仅是一个追赶的机会,能不能实现超车还是要靠在底盘、发动机这些传统领域继续投入资源,并在电动汽车上有所突破。像国内有些品牌盲目电动化,很有可能在未来逐渐失去竞争力。

基础工业——制造业

我国汽车工业的落后总体来说还是受制于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就好比我们能造出歼20但是我们造不出歼20的发动机一样,像材料、冶金等传统工业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厂商还难以造出可以批量生产的发动机缸体,有人可能要问,我们连火箭发动机都能搞出来,为什么搞不出来一个汽车发动机缸体?主要原因还是成本,以我们的共艺水平生产出的产品比国外成本要高,火箭一年才造几个,汽车一年几千万辆,这个成本可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了。真正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还是基础工业的水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博泽是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主要生产汽车的座椅和玻璃升降器,在这两个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之前笔者在和博泽的工程师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博泽座椅的导轨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在中国生产的材料的耐久性和精度都不够。一个座椅的导轨所体现出的差距会在整个行业被无限制的放大。就像福特翼虎在美国生产的转向节就不会断,在中国生产的就不行,成本是一方面,材料技术水平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国内的基础工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腾飞也是指日可待。

总体来看,中国品牌离国际品牌的差距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才,我们这几年通过引进挖掘等方式做的已经不错了,但还是还远远不够,只有建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适应未来多变的市场需求。而且优秀的产业工人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其次,要建立体系,通过研发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产品实验过程中的标准设定与试验流程的规范,建立一套自己的研发与生产体系。最后,民族汽车业的振兴与国内基础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年来国家政策开始像制造业倾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必将上下而求索。

文 | 逗哏团长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