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广汽、吉利、蔚来四家车企在一个月内相继发出不同领域合并信息,这场从去年下半年席卷而来的车圈整合飓风,正将汽车产业推入新的发展周期。

一个月内四家车企整合

日前,有消息称,蔚来发布内部公告,旗下子品牌乐道与萤火虫被深度整合至蔚来主品牌体系。

乐道的产品研发、用户服务、区域销售等核心部门被拆解为一级部门,直接并入蔚来产品设计与研发集群(PD&D)及用户服务与体验集群(UE)。原乐道事业部中的产品体验、项目管理等职能划归蔚来CEO李斌直管,而用户服务部门则由新任乐道总裁沈斐负责,向蔚来总裁秦力洪汇报。

对此,有接近蔚来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此次调整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管理提效。他强调,“乐道与萤火虫在品牌层面将继续保持独立。”

就在蔚来整合的消息传出前4天,吉利汽车正式递交对极氪私有化建议的非约束性报价函,拟收购极氪已发行的所有股份。

公告显示,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股份,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地并完成,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此外,吉利集团宣布将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并入中央研究院,由新任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领导。整合后,座舱团队组织关系归中央研究院,仅交付团队独立运作。

在次公告发出之际,距离极氪纽交所敲钟声响起尚不足一年。

无独有偶,就在上月,上汽和广汽也相继被曝出整合动作。

4月16日,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旗下华域汽车的几家零部件子公司整合为一个新的智能底盘架构公司,由前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院长芦勇担任负责人。整合工作自今年3月开始,预计会在今年6月完成。而在4月12日,有诸多媒体报道称,上汽集团宣布完成智能驾驶团队的重大整合,零束科技与研发总院正式合二为一,600余名工程师搬入研发总院大楼。

几乎同一时间,广汽集团整合也传出新进展。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广汽将广汽研究院拆分为整车、平台、造型三大板块,并全部并入广汽集团产品本部,构建全新的“大研发体系”。预计7月,这项重组计划将全面完成。

据悉,研发体系重组后,整车研究院由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孙大兴执掌,平台研究院由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梁伟强负责,造型研究院则由广汽集团造型设计院负责人张帆领导。

降本增效成主旋律

“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码,降本增效已成为当前车企的重心。”在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车企越来越重视财务健康和单车利润,因此会选择战略收缩,实行品牌融合,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事实上,在各家车企的财报中也不难窥出一丝整合的急切。

如蔚来汽车,2025年蔚来给自己立下了两个KPI,第一是实现销量翻番,第二则是4季度盈利。

在销量上来看,这一任务单独依靠蔚来主品牌难以实现,所以第二品牌乐道是至关重要的支撑。然而,乐道汽车的表现并不理想,今年前4个月更是整体呈现销量下滑趋势,4月销量为4400辆,环比下滑8.7%,今年累计销量达到1.92万辆,和曾经的月销2万台目标差距甚远。

在盈利上来看,蔚来汽车在2024年盈利近一步扩大,今年想要实现盈利目标,不得不进行多部门整合进蔚来的措施,有望进一步降本增效。

另一边,上汽和广汽也面临着销量和降本的压力。

上汽2024年全年整车批发销量为‌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几乎旗下子品牌和合资品牌全线销量下滑,只有智己汽车因基数较小,取得了阶段性的销量提振。

销量暴跌导致了财务表现的不容乐观,过去一年,上汽归母净利润为‌16.66亿元‌,同比下滑88%,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大幅亏损‌54.09亿元‌,同比暴跌‌153.85%,利润率不足0.27%,暴露出上汽面临严峻的盈利难题。

广汽境况和上汽有相似之处,2024年,广汽集团销量为200.31万辆‌,比2023年的250.50万辆减少约50.19万辆,同比下降超20%,并且其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仅为39.41%‌。

销量下跌造成了净利润大幅削减,2024年广汽集团扣非净利润首度亏损,亏损数额达到43.51亿元,同比下滑超220%。

在这之中吉利汽车的情况要好上许多,2024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217万辆,同比增长32%,超额完成2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

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500万辆的目标还是让吉利走出整合这一步。

对此,资深汽车评论员林述成表示:“驱动车企品牌整合的核心因素是盈利焦虑。”他进一步分析,当下时点车企每新增一个品牌,管理成本平均会上升百分之十几,但销量贡献可能不足10%。更为关键的是,每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每新增一个品牌意味着边际资源递减。

车企想要销利同进就需要各品牌协同,找好各自的市场站位,而没有贡献的品牌最好的结果就是进一步被合并整合。而在麦肯锡消费者调研报告中也指出,当一个消费者想要买车的时候,会想到并到店去看的品牌只有3个。

如今,在销量和盈利压力的双重加持下,车企选择通过品牌整合、资源聚变,来有效提效降本无疑成为车企共识,接下来,汽车行业整合的风潮或将持续。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