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入圈造手机,发起 “反击战”

近几年,各行各业跨行造车甚嚣尘上,其中以手机行业的声量最高。

苹果手机2014年就启动“泰坦计划”,小米在去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造车,华为、OPPO不造整车,以汽车行业供应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另外还有富士康、立讯精密等手机行业供应链企业进军汽车领域。数码厂商开始拿出大量真金白银进军造车行业。

在手机行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腹地时,吉利、蔚来也吹响了进军汽车领域的号角。日前,据媒体报道,近来蔚来也有意开始“造手机”,并邀请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加盟,负责牵头蔚来手机业务。

对此,蔚来并没有直接否认,而是表示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消息,有进一步的消息会跟大家沟通。虽然蔚来汽车并没有正式官宣造手机,但在招聘网站上,蔚来正在积极招聘无线测试工程师、通信测试工程师、车机互联产品等方面的人才,部分岗位需求中都提到了手机、Android测试等与手机开发相关的需求。

这就意味着,继去年年底吉利汽车宣布收购魅族手机,正式进军手机行业后,作为新势力车企的蔚来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下一个汽车跨界造手机的企业。

手机企业造汽车,汽车企业造手机,像极了此前互联网行业拓宽边界的竞争,阿里做社交,腾讯做短视频,抖音做电商,美团做打车,滴滴搞社区团购。

反观汽车工业和手机产业,曾经同样是两个平行的赛道。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改变了二者的轨迹。特别是在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崭露头角后,造车的低门槛被一步步证实,手机厂商纷纷官宣了造车的野心。

然而,边界意味着壁垒,但有限的游戏在边界中玩耍,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因此,像吉利和蔚来这种车企造手机的行为,被普遍看作是一种反攻态度,也可以是车企对于“无限游戏”的野心。

车机智能网联,成争夺焦点

2017年,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主题为“当汽车走进智能网联时代”的演讲中表示,“进了汽车还用手机,这是汽车人的耻辱。”

之后百度小度OS、阿里AliOS、腾讯TAI竞逐车联网。然而5年过去了,仍有车主要买9.9元电商包邮的手机支架。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坦言:“手机+智能汽车,由于可以建立数据互通的优势,给了“跨界”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过,手机厂商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有所欠缺,车企则在对科技的积累上落后于前者。”

与此同时,手机企业却在扩大自身在汽车领域的收益。典型的案例是苹果的硬件生态,来自应用程序的收入占比近六成,苹果手机的硬件利润已经行业最高,但苹果卖软件比卖硬件还要挣钱。

以小米为代表的国内手机企业亦是如此。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小米集团全年净利润130亿元,其中互联网服务净利润为86.04亿元,占比达66.19%,而智能手机和生活消费品的净利润占比仅为16.89%。高毛利率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成为小米的重要利润来源。

另外,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所需电子部件越来越多。据数据显示,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预计2030年达到49.55%。

手机产业链企业不约而同的拓展汽车业务。除去前面提到的华为、OPPO、富士康、立讯精密外,领益智造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蓝思科技进军车载玻璃和车用大尺寸面板领域,闻泰科技也将重心放在了车规级半导体。

但手机市场当前已是一片红海,厮杀惨烈,车企转身攻入这一领域,似乎并不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通过造手机更加直接的接触消费者日常使用习惯,再将经验反哺给车机,对汽车进行智能化升维,加快智能汽车的衍化过程,这才是车企造手机的根本目的。”车企内部人士直言道。

反哺汽车智能化,建立生态壁垒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和汽车作为消费者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终端设备,对互联网的需求十分明确,车企下海造手机也是希望让自家手机更加流程,更好地与自家车机系统匹配。

然而,严格的隐私保护法规,也让车企很难单纯通过一辆车来收集用户准确的喜好,提升智能水平。某头部车企公关总监认为:“对车企来说,入局做智能手机,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打开生态闭环,就像很多车企布局Robotaxi一样,为了更好地采集道路数据、驾驶数据和用户数据,车企也有造手机的必要。”

此外,作为一个可以移动的智能空间,智能汽车中可拓展的使用场景远超手机,可获得的信息丰富度也有望超过手机。这意味着,智能汽车公司所生产的手机有机会让用户在该品牌车内获得比其他对手更好的车内体验。

“对于双方各自用户来说,私家车车机系统的优先选择和使用频率上说明了一切。车企显然已注意到这种趋势,因此决定纷纷亲自下场做手机,用自己的生态体验吸引和留住用户。”上述车企内部人士对中车网表示。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认为:“汽车公司进入手机产业也并非困难。从硬件制造难度层面来说,车企造手机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一辆汽车中拥有近3万个零部件,即便纯电动车型也有不少于2万个零部件。而单个手机的零部件数量仅为汽车的十分之一左右。而手机企业造车,在生产端则是难度升级。”

同时其坦言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生态的割据战也在酝酿当中,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其C端业务相对单一,在生态体系方面的能力,跟移动互联网时代跑出来的巨头不在一个量级。这意味着,等小米、苹果、华为把汽车造出来,生态的城墙就已经筑好了,可以从生态层面对其他车企形成降维打击。”

 

原文作者:杨柏玲
编辑:杨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