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中国区换帅

5月份的保时捷经销商“逼宫”一事传来余波,事件发生两个月后,保时捷宣布中国区CEO换人。

7月20日,保时捷股份公司宣布一项新的高层人事变动:今年9月1日起,亚历山大·波利奇(Alexander Pollich)将接替柯时迈(Michael Kirsch),担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的业务。柯时迈则将调任保时捷集团内其他职务。

波利奇已在保时捷工作23年,此前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保时捷方面表示,除了保障品牌当前运营的业务外,波利奇的主要任务包括为中国市场实施以价值为导向、适合品牌的增长战略。除此之外,波利奇的重点将是与中国经销商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以及进一优化内部流程和结构。

简言之,波利奇的任务一是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找回增长、二是稳住经销商军心。今年5月份,保时捷中国部分经销商因销量大跌、纯电车型滞销,以及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向经销商进一步压库等问题,逼宫”德国总部。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的同时,更换中国区高管。

彼时,这一事件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而在沉默数日后,保时捷中国区发布事件声明,令双方暂时和解。

保时捷中国指出,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其与经销商共同面临复杂的问题。声明提到,“通过充分探讨、我们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展新机遇。这些探讨涉及到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

上半年销量暴跌33%

保时捷总部对当前中国区管理层失去信心,并不难理解。对于保时捷而言,中国区实际不容有失,中国曾多年蝉联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但在柯时迈出任CEO的两年期间内,中国市场业绩却大幅下滑,甚至最终与经销商关系恶化,导致“逼宫”事件的出现,与其上任时的使命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2022年,保时捷全球销量达到30.9万辆,同比增长2.6%,但在华销量不增反降为9.3万辆,同比下滑2.5%;2023年,保时捷全球销量增至32万辆,而在华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至15%,销量仅剩7.92万辆;由中国保持多年的“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也被北美取代。

到今年上半年,在经销商的“不配合”下,保时捷在华销量仅剩2.96万辆,再次同比暴跌33%。

销量的下滑带来保时捷的利润急剧萎缩,今年一季度,保时捷总营收达到90亿欧元,同比下降10.8%,营业利润为12.8亿欧元,同比下降30%;毛利率为23.4%,较去年同期下降30.3%,销量利润率降至14.2%。对此,保时捷官方直言,“中国消费者需求下滑对该公司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一背景下,经销商“逼宫”事件实际上也是保时捷在华近年来销量、利润下滑的一次矛盾爆发。

波利奇的上任,具备鲜明的“救火”性质,波利奇曾成功提振保时捷在德国市场的销量。数据显示,2018年,保时捷在德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同年7月,波利奇出任保时捷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在随后的2019年,保时捷即在德国市场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0%;今年上半年,德国市场保时捷销量同比增速高达22%,在区域市场增速表现中位列第一。

换人,能奏效吗?

销量不好就换人的操作在汽车市场再常见不过,不过,作为保时捷而言,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还要更加艰巨。

针对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在2023年年底,柯时迈曾表示有三个原因:一是最受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保时捷Cayenne进行了新旧款切换;二是中国车市价格战异常激烈;三是中国市场的一部分车源被调配给其他市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保时捷中国区的下滑与还与其他多重影响因素相关,一方面是消费大环境的改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正在出现收缩。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中车网表示,“中国整体消费水平出现结构性下滑,保时捷的核心消费群体需求减弱,导致部分潜在消费者不再具有消费意愿或能力。”

不仅仅是保时捷,今年前1-5月,超豪品牌中如玛莎拉蒂、宾利、劳斯莱斯等也出现了同比的大幅下滑;另外,乘联会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豪华车阵营出现整体下滑,累计零售133.4万辆,同比下滑5.6%。

另一方面,中国高端品牌的崛起开始一定程度影响到消费者心智,中国品牌在内卷过程中体现的性价比优势实际打掉了部分豪华品牌的溢价。

业界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48%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为外资品牌支付溢价,高于去年调研的43%;而即便是愿意支付溢价的消费者,也仅有3%的相关受访者,能够接受高于中国高端品牌售价20%的溢价。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高端品牌的快速成长。

在来华修复与经销商关系的同时,波利奇还面临着保时捷核心群体消费能力的下滑,以及中国高端品牌的向上挑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时捷如何重新在中国区找回增长显然是一大难题。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