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八集)》第7答称,“小米SU7线束为什么是铝,而不是铜?是不是“偷工减料”?

目前绝大部分主机厂的充电线束等都采用铝导体方案,小米SU7也是。铝导体在导体性能、安全性能上和铜导体是一样的,只是导电率不同,但可通过截面积的不同实现相同载流能力。

但铝导体还有着铜导体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轻量化,铝线比铜线可以轻30%。

所以对于电车来说,因为对续航和快充的额外关注,‘铜改铝’已经是行业主流发展趋势,偷工减料绝对是无稽之谈。

此处似在回答网友有关小米SU7因为降低成本和重量,高压线束使用铝线代替铜线的质疑。

4月3日,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县级市宜兴官方媒体《看宜兴》,发布标题为《小米汽车来了!核心线缆宜兴造》的文章称,“来自官林的经纬电缆,作为小米汽车指定‘非屏蔽型实心铝导体XLPO绝缘连接棒’唯一供应商,负责车内从电池包到充电接口连接,该产品取代了传统的铜芯电缆,实现了电动汽车的轻量化、经济化,这款产品的惊艳亮相再次印证了宜兴电缆之乡的硬实力。”

江苏经纬电缆工厂图

官林是宜兴下属一个镇,有电缆之乡之称,也是无锡第一强镇,全镇整个线缆产业配套的相关企业近千家、年产值超千亿元,2023年共有5家企业荣登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百强,但并不包括经纬电缆。

该公司网站资料显示,企业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26亿元,已服务于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和工程领域,在主要业绩一栏中,除名不见经传的江苏永盛汽车有限公司(已改名)外,没有与其它任何汽车企业合作经验。

根据国网发布的消息,该公司曾因质量问题等,被国网通报,暂停中标资格。

不过,宜兴当地媒体称,2022年经纬电缆为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对标特斯拉成功开发了实芯铝导体XLPO绝缘车内高压电缆。

并在2023年5月,与在寻找充电接口与电池包大功率连接电缆合作供应商的小米汽车达成合作。面对小米的高要求,经纬电缆以过硬的技术水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该产品的唯一供应商。

此外网上还有该公司计划上市的消息,这也说明该公司具备一定实力,不过经纬电缆没有披露除小米汽车外,该公司的高压线束还通过了哪些汽车公司认证,以及与小米汽车合作是不是需要垫款等,这涉及到其潜力与风险评估,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经纬电缆员工人数为90人。

天眼查:江苏经纬电缆信息

线束被称为汽车的中枢神经,是影响汽车电气性能的关键部件,智能电动车则需要更多的线束,许多汽车起火燃烧都是因为线束存在安全隐患。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缺陷中心共发布召回448.3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其中特斯拉作为全球召回的一部分,在中国召回近20万辆Model 3;此外,保时捷、奔驰、捷豹路虎等,皆因线束安全隐患召回了数千或数万辆汽车。

特斯拉召回信息

蔚来汽车也曾因高压线束存在安全隐患,分别在2019年和2023年两次召回ES8和ET5,成为第一个召回的造车新势力;2019年还曾为屡次引发起火燃烧的蔚来ES8,和宁德时代互相“甩锅”震惊汽车业。

资料显示,汽车线束中铜导线重量占比达到75%,其价格对汽车成本影响较大。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国内铜现货价也已经从2019年年初上涨了三分之一,导致汽车线束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每辆电动车平均可以产生超过30公斤的额外铜需求。

线束行业是壁垒很高的行业,有苛刻的认证制度,一些关键原材料的配方由外资企业掌握,本土企业的基础材料性能落后。因此我国线束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主要市场份额仍掌握在有强大技术实力与供应链体系的外企手中。

数据显示,仅矢崎总业、住友电工、安波福、莱尼和李尔等五家全球跨国企业及其合资企业,就拿走中国汽车线束市场大约50%的市场份额。

今年2月辽宁省铁岭市官方媒体《铁岭发布》称,莱尼铁岭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上吉利Smart&极氪高压充电线束增量项目,月产高压线束1.9万台,成为莱尼在中国市场最大工厂。莱尼铁岭主要为华晨宝马、沃尔沃、极氪、福特等提供线束,共有员工1500多名,莱尼中国资料显示,其在中国拥有员工超过8000人,11个独资工厂和两个办事处。

莱尼铁岭工厂图

但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壮大,中国主要线束厂商凭借实力也开始挤进合资品牌供应链,例如为赛力斯问界M9提供铝导线的沪光电器就已经进入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企业供应链。A股上市的沪光电器是我国本土线束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主营汽车线束,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32.78亿元,员工超6000人。

如小米汽车所言,价格便宜、重量又轻的“铜改铝”确实是线束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特斯拉、本田、理想等都开始采用,但仍存在不小的技术难点,在何处使用,使用的比例多大,技术水平如何,各汽车厂商都没有披露过详细参数,因此还难以判断经纬电缆和小米SU7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对标特斯拉的水平。

原文作者:高斌
编辑:中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