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同比下滑47.83%

近日,赛力斯汽车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AITO问界事业群。据悉,此次调整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快速响应决策,以聚焦核心业务,推动创新发展。

此前,为强化赛力斯汽车和华为联合业务更加深入、紧密发展,双方决定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自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

刚刚过去的7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 6934 辆,同比下降 47.83%。其中赛力斯品牌(包括 AITO 问界系列及其他赛力斯车型)仅卖出 4240 辆,同比下降 46%。

事实上,进入 2023 年问界汽车销量就出现了不断下滑的情况,2022 年月销量过万的高光就已经不再显现。

今年1月问界销量腰斩至 4469 辆,2 月继续下跌至 4000 辆。3 月继续下滑至 3679 辆,4 月更是不到 3000 辆。5 月份 6 月份虽然止住下跌,但销量表现对比去年来看依旧不佳。

华为背书光环不再

今年初,特斯拉进行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将 Model 3 基础款的价格降至 22.99 万元,将 Model Y 基础款的价格降至 25.99 万元。随后,问界也跟进宣布降价约 3 万元。

除此之外,问界在今年 3 月初试图通过深度捆绑华为来为其增加品牌影响力。不仅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海报中的宣传标语从「AITO 问界」改为「HUAWEI 问界」,各地门店也纷纷展示问界修改后的宣传资料。

可不曾想,“打脸”来得如此之快。3月举行的华为 2022 年年度报告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回应华为造车问题时称:" 华为不造车,只会帮车企造好车。"

据徐直军表示:" 我们在这次的文件中也对品牌的问题也进行了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我们会对所有的旗舰店,物料做出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回归定位来。华为的战略没有变化,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增量部件供应量。"

同一天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次签发《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强调 " 华为不造车 ",并且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 " 华为 " 或 "HUAWEI" 标识,文件期限为五年。

随之而来的是,问界 4 月份销量环比再次出现下滑,当月销量不足3千台。可以见得,不管是降价还是捆绑华为这样的营销手段都未能取得预期的市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车企在看到“问界模式”的成功后,都选择与华为进行合作。公开信息显示,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项目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

根据之前透露的消息,奇瑞汽车首款智选车型预计售价在 20 万到 30 万元之间,是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将搭载华为全家桶,即同时搭载华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余承东也在近期透露了与奇瑞汽车合作的车型。这也从侧面证明,赛力斯已经不是华为的唯一,它将面临更多车企带来的竞争。

产品力孱弱后劲不足

除了与华为合作的光环逐渐暗淡,问界自身车型产品力不足导致的后劲下滑也是影响其销量的一大因素之一。

问界汽车官网显示,当前品牌在售车型包含M5、M7 及M5 EV,起售价分别为28.86万元、31.98万元及28.86万。而与问界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并非特斯拉一家,还包括理想汽车的 L7、L8 等产品。

过去的一年,伴随着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增程作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逐渐“崭露头角”。在已经布局增程技术的车企中,理想汽车与赛力斯汽车是较有代表性的两家车企。数据显示,2022年,理想汽车销售13.32万辆,赛力斯汽车旗下的AITO问界系列车型销售7.5万辆。而进入到2023年后,两个品牌却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局面。

以2023上半年为节点,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3.91万辆,同比增长130%,赛力斯汽车旗下的明星系列AITO问界车型累计销量为2.59万辆,月均交付4317辆,不足2022年下半年月均交付9639辆成绩的一半。

除此之外,与今年同处于销量恢复阶段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三家相比,赛力斯汽车的销量回升速度也显得缓慢。今年7月,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分别为20462辆、11008辆、14335 辆,三家车企月交付情况基本已经恢复至2022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

7月25日,AITO问界M5标准版的官方售价及权益公布。新款AITO问界M7也已在工信部网站公示,在智能化、空间设计方面进行升级;AITO问界M9将在今年四季度上市,宣布将搭载全新升级的HarmonyOS 4。

不仅在增程混动技术层面,未来理想与问界的竞争或将延续至纯电领域。当前,问界M5纯电版已经上市,M7纯电版也即将发布。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计划将于2023年底正式发布。这预示着,两者将在纯电市场“短兵相接”。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此前曾表示:“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华为的目标,是帮助车企成为巨头,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原文作者:杨柏玲
编辑:杨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