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江铃汽车向武汉发出18辆全顺负压救护车。此次发出的车为加急生产,该批次车中的8辆与之前发出的2辆负压救护车为无偿捐赠。
上述提到的2辆先行的救护车于2月1日送达,是江铃汽车首批捐赠的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这2辆车抵达当天就开始用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病人转运,作为全国最早送达的负压救护车。除上述捐赠车辆,江铃集团还接到了1900多台救护车订单,工厂员工进行紧急加班生产,确保尽快让救护车投入各地抗击疫情工作中。
负压救护车紧缺 汽车厂加急生产
江铃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中车网,其中200多辆为负压救护车,其余1700辆有多少会改装成负压救护车并不在掌握之中。江铃汽车合作伙伴资料显示,江铃汽车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救护车供应商,占据60%的市场份额。
不仅江铃,所有具备负压救护车生产能力的汽车企业,如北汽福田、上汽大通等在疫情爆发之后都加入到紧急生产行列。
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呼吸道的飞沫传染。飞沫暴露在空气中,病患在通过救护车运送、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带负压功能的救护车,由于空气自然流通,病毒不可避免地会外泄到外界空气中,将数倍增加医护人员以及救护车途径地点的人员的感染风险。
负压救护车在普通救护车的基础上,另搭载了一台负压装置。负压发生器控制车内空气流动方向,车内气压会较车外大气压小,确保车外空气向车内的单向流动,同时车内也会形成由上往下的定向气流,保证医护人员能最先获得新鲜空气,同时病人呼出的空气会被过滤器吸收,经过过滤后才排放到车外。保证车内医护人员安全,且病毒不外泄。
常见的救护车并不带有负压功能,负压救护车成本高且在日常救护中利用率低。因此在此次疫情大面积爆发之际,负压救护车出现大量缺口。
工信部在农历三十当晚下发通知,要求部分轻客厂家为此次疫情加紧赶制负压救护车,除江铃汽车外,还有上汽大通、福建奔驰、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
各接收到生产任务的车企纷纷召回员工,加班加点地投入到紧张的生产制造中。
上汽大通方面目前正在生产60台负压救护车,于1月28日已经开始生产,预计将会在2月5日的时候完成交付。奇瑞控股集团下属的奇瑞瑞弗特种车辆技术有限公司主动向工信部申请用于支援疫区的20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并于大年初二正式开工。截至2月1日,已下线12辆,20辆车辆预计于2月5日交付。
北汽福田方面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周期由2周压缩至10天,生产的40辆福田图雅诺负压救护车将作为捐赠的主力车型为疫区服务,预计首批车辆将于2月8日在北汽福田山东潍坊多功能工厂启程发往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五省及北京市。
此外,福建奔驰已完成加工生产20辆威霆负压救护基型车,驰援北京和浙江地区。华晨集团正在加急生产30辆负压型救护车。
中国医疗救护车提升空间大
据介绍,突然闯入公众视线的负压救护车,始于“非典”之后,但由于价格比普通救护车昂贵,一直没有大规模进入医疗系统,因此此次疫情爆发,医疗系统措手不及,不得不全国紧急生产。
因负压救护车抢眼的江铃汽车,2010年自主研发的负压救护车技术在国内率先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江铃集团改装车公司和研发负责人成为《国家救护车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在此次疫情抗击中,江铃汽车也是最快做出反应的。江铃汽车方面透露,从1月22日(农历大年廿八)开始江铃汽车就准备生产物料,23日启动生产,有些员工春节期间一直在岗。
江铃汽车发布的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其2019年营业收入为291.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96%。
如果疫情得到控制后,各地医疗系统意识到负压救护车的重要性,则可能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
“非典”以后,中国公共卫生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救护车市场也快速增长。资料显示,“非典”以前,中国救护车年产量仅为350辆,到2008年就迅速增加到1万辆,近些年来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但是由于基础差,加之受到医疗体制束缚等原因,中国救护车配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机构根据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披露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上海120急救车出车40.3万车次,救治36.5万人次,推算出上海市为7.96万人/救护车,而日本为3万人/救护车,我们的救护车数量还存在较大缺口。
除数量上的差距外,中国救护车在配置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多为普通抵挡,2016年占据国内救护车市场份额的前三名分别是华晨金杯,北汽福田与江铃改装公司,其年产量为别为1473,1274,1245辆。而发达国家救护车具有车辆性能优、可靠性好、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高、内部急救设施齐全等特点,这也意味着中国救护车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