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CC加价2万元、本田CRV加5000元装饰、奥迪Q5加价2万元、雷克萨斯LX570加价5万元、路虎揽胜加价20万元……就在大部分车型都降价让利之际,这些“加价车”成为汽车销售淡季的独特风景线。为何会有“加价车”?这是中国车市独有的怪现象吗?
[attachimg]0[/attachimg]
加价售车,背后有玄机?
“加价车大多集中在SUV车型”
“产能不足是车企‘障眼法’”
“目前加价车有十几款,但大多数都集中在SUV车型。SUV经过这两年的市场培育到了丰收期,很多人家里的第二辆车都选这种车型。SUV市场属于小众市场,车型款式仅为轿车的四分之一,消费者的增多肯定会出现供不应求。”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
事实上,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大部分车企和经销商都对“加价”这个词颇为敏感,尤其爆出“途观加价门”之后更是避而不谈。但来自业内的声音认为,产能不足其实只是车企的“障眼法”。
“我们店每个月要卖100多辆CRV,算下来北京10家店怎么也能卖掉1000辆左右,是我们品牌销量最高的车型,怎么可能会产能不足!”有着两年从业经验的东风本田汽车销售人员小石表示,更多厂家采取搭售、“饥饿”等营销方法,导致经销商销售压力增大或者有机可乘,才会出现加价的现象。
亚市丰田二级经销商陈先生也说出了加价背后的玄机,“以RAV4上市为例,它的竞争车型CRV加价幅度一下从1万元锐减到3000元,一旦同级别的车型出现竞争者肯定会降价。而当丰田爆出‘召回门’后,RAV4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下降,CRV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加价幅度又上升到6000元。”
加价买车,非得飞蛾扑火?
“只要前面有一个加了钱,就甭想提车”
“别怪消费者不成熟,只能说明监管缺失”
对于加价售车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绝大部分网友都坚决反对。一位颇有志气的北京广播网网友就表示,“想当初途观上市的时候我做梦都想要,因为加价一赌气不买了。咱不是没钱,就是为了争口气。”
根据搜狐的一项网络调查,只有1.74%的消费者愿意接受加价购车,而54.12%的人认为,加价是经销商幕后牟利的手段,40.83%的消费者认为是厂家的营销手段,另有3.07%的人认为是市场自然竞争的手段。
看似大部分消费者都很理智,坚决反对购买“加价车”,但依然有执意“飞蛾扑火”者,王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去年8月去丰田4S店咨询汉兰达的时候,销售人员要加价3万元才肯卖。”当时销售人员半唬半吓的情景王先生至今记忆犹新,“销售人员告诉我,只要前面有一个加了钱的消费者就甭想提车。”他叹气道:“没办法,不加钱人家不卖。”
而网友XiaoLi006的留言表达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心声,“给我感觉车市比较混乱,房地产有人盯着,而车市没人管,千万别责怪消费者不成熟,只能说明政府监管的缺失。”
“加价车”合理不合理?
合理:凭什么车价只能降、不能升?
不合理:散布涨价信息或恶意囤积库存属违法行为
“加价车”合理不合理?专家们的意见也有分歧。
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凭什么车价只能降不能升,降价的时候消费者偷着笑,加价就不同意了?”“其实车市存在个别车型加价销售是合理的,但必须规范运作,不能恶意价格竞争。”他认为,“每个车型都有固定的生命周期,新车的市场定价着眼于平销期的正常价格,而非热销期的短缺定价,因此必然出现新车市场价格高于指导价格的加价期,随后就会步入逐步大幅低于指导价格的促销期。”
而渤海证券汽车研究员邵琳则认为,“如果是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加价,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利用舆论造势、散布涨价信息,或者是恶意囤积库存,推动汽车价格上涨,就是属于违法行为了。”
“一般情况下,经销商会把厂家指导价作为市场定价,为了增加销量会有降价或者让利的活动,而加价实际上是‘偷走’排在前面消费者的利益,‘转移’给后面的消费者。”邵琳表示,“另外,有些经销商加价是厂家授意的,如果加价幅度低于厂家要求会被处罚,这些都很不合理。”
外国也有加价车吗?
“欧洲大部分车采用订单式生产”
“经销商不会贪一时利益而加价”
加价买车,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会做的傻事?
搜狐汽车事业部产品中心总监刘晓科说“在欧洲,大部分车都是采用订单式生产,消费者购车的时候会得到一个细致的清单,包括各种配置、颜色、轮毂、内饰让消费者自己选择,车主往往都能买到非常有个性的、自己独有的车型,而国内很多消费者购买加价车比较仓促,很难顾及到相关的车况。”
邵琳表示,“国外有些经销商的规模非常大,而且是家族式经营,对于这些经销商来说,维持长久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所以热销车型即便非常抢手,他们也不会贪图一时利益而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