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成个股下跌

18 日开盘,A 股继续低开,其中沪指再度失守整数关口,跌破2800点,截至午间收盘跌1.59%;深证成指收跌0.91%,创业板指翻红微涨0.02%。经统计,三大股指盘中指数均创下近三年半以来新低,其中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刷新自2020年以来新低。截至午间收盘,逾4700股下跌,占可交易个股数量的88.2%。

而前一天,1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2.09%,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深成指跌2.58%,创业板指跌3%。全市场超5000只个股下跌,北向资金净流出130.57亿元。旅游、食品饮料、汽车、光伏锂电等板块领跌。

对于 A 股近期持续下滑的原因,有机构指出海外方面,近期红海局势持续恶化,紧张形势仍在不断升级。美债利率重回 4% 以上,海外股市集体下跌,北向资金净流出超过 130 亿元也反映了资金外流的压力。此外,近期市场对朝韩的紧张局势关注度有所升温,市场风险偏好受到一定影响。

港股也于昨日出现大幅下跌,恒生指数下跌3.7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99%,新能源车板块跌幅居前。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跌幅分别达到9.77%、9.64%,零跑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及比亚迪跌幅分别为5.81%、5.56%、5.00%和4.82%。据分析,汽车股调整主要受到特斯拉中国在1月12日宣布减价的影响。

 

多家车企开年降价

1月12日,特斯拉发布针对Model 3和Model Y的降价措施,新款Model 3后轮驱动焕新版售价下调1.55万至24.59万元;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下调1.15万元至28.59万元;Model Y后驱版下调7500元至25.89万元;长续航版降价6500元至29.99万元。

紧跟其后,1月13日,问界发布价格调整政策,对问界M5 EV和问界M7给出2.88-3万元的优惠价格。1月17日,小鹏汽车也发布降价信息,对小鹏G3i价格下调2-2.5万元调至14.89万元起,小鹏P5下调2.3万元至15.69万元,小鹏P7下调3-3.6万元至20.99万元。

去年1月,特斯拉的降价开启了全年的降价狂潮,今年仍将继续。对此大和发表报告称,特斯拉的减价行动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气氛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相比去年,今年的特斯拉并没有那么主动,且优惠措施出台后,贷款利率也由1.99%上调至2.5%,优惠力度不如去年“实在”。在特斯拉降价之前,零跑、哪吒、阿维塔、岚图、比亚迪、理想都先后给出优惠政策。零跑汽车每辆车最高可享1.7万元尾款抵扣券;哪吒汽车推出5000元新年专享红包;阿维塔限时赠送价值2.6万元高阶智驾包或抵扣现金;岚图汽车可减免6000~11000元的购置税;比亚迪海豹、护卫舰07等车型也提供了数千元不等的抵扣优惠券。1月11日理想也加入战局,对理想L全系车型提供了3.3-3.6万元的优惠。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特斯拉此番降价主要出于国内新能源车市竞争加剧,极氪007、智界S7、小米SU7和小鹏P7等中型/中大型纯电轿车,以及问界M7、小鹏G6和理想L系列等新能源SUV车型逐渐挤占Model 3/Y市场空间。

 

行业趋于成熟为长期利空因素

除车企开启新一轮价格战之外,对新能源车行业估值高企后的调整预期也是汽车股长期下跌的因素。2022年8月,巴菲特对比亚迪股票的首度减持被看作标志性事件。截至12月,巴菲特已经累计减持比亚迪股份13次,持股比例从19.92%下降到8%以下。

同时行业竞争压力也在增大。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国内零售渗透率35.7%,12月渗透率达到40.2%。中汽协近日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随着渗透率攀升,新能源车的增速也在放缓。

然而目前各家公布的销量目标均是野心勃勃。理想和埃安在2024年的销量目标均为8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约113%及约65%;问界2023年累计销量约9.44万辆,却定下了2024年60万辆的宏伟目标,同比暴增超530%;小鹏的目标为28万辆,同比接近翻番;零跑和极氪2024年销量目标分别在30万辆以上及20万辆以上,均较2023年达到或接近翻倍;仅蔚来将2023年25万辆的目标下调至24万辆。

蔚来汽车第二季度净亏损6.6亿元 交付2.2万辆汽车_凤凰网

激烈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对车企的利润表现造成影响。在2023年的价格战影响下,2023年前三季,小鹏亏损同比扩大逾三成至90.28亿元,而此基础上再加20亿约是蔚来上半年的亏损额,同比扩大超1.3倍。

而对于头部车企,特斯拉或为前车之鉴。在2021年~2022年各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甚至一度接近30%的高位。但2023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水平从19.3%下跌至17.9%。

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基金经理徐成城此前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还会很景气,但是像过去呈爆发式增长、所有细分领域都赚钱的这种状态大概率应该不会有了。”行业日渐成熟,投资也须更加谨慎。

原文作者:宋路芳菲
编辑:宋路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