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原因,无力经营”
1月29日,威马汽车重整程序已获法院受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3月29日召开。威马迎来终局的同时,又一家新势力似乎将步其后尘。
近日,一则四川成都太古里高合门店的公告流传网络,公告内容显示,“2024年1月29日,成都那里广场2号铺高合汽车店临时告知,由于品牌内部原因,己无力继续在本商场经营。”通知还强调,该门店在未按租赁合同条款履行义务、租赁合同尚未到期、未依约提前告知我方,且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关停门店,严重损害商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场将持续努力与其沟通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向相关行政部门反映向法院起诉等手段,坚决维护商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1月23日,广州高德置地冬广场也发布了一则高合汽车店铺撤场公告,内容与上述成都门店如出一辙;另有消息称,高合宁波鄞州龙湖天街店也已撤走。据称,目前高合成都太古里门店已经没有展车,而广州高德置地广场地下停车场的高合专用充电设施也已被贴上“升级维护中,暂停使用”的说明。
不过,高合方面也对部分门店撤出一事做出回应,称广州置地品牌中心是搬迁到了广州科学城,原因则是“品牌战略调整”,与商场公告所称的“无力经营”口径不一。
据高合方面称,今年将会提升合作直销的比例至1:1,还将在全国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优化品牌渠道布局,关闭部分经营效率低下、用户体验不佳的商超门店,并将部分仅有销售功能的商超店升级为兼具“销售、交付、服务功能”的用户中心。对于二三线城市,高合汽车将改变过往商圈品牌体验中心的局限性,进一步开设高合用户中心。
难掩频繁的负面消息
虽然高合的澄清总是来得及时,却也抵不住频发的负面消息。就在1月初,高合传出供应商断货消息,“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的截图内容广为流传。而高合则回应称“我司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
去年10月底,有网友爆料称,高合开启了一轮大规模裁员,比例达到20%,个别部门裁员高达50%,甚至有高合员工现身说法,直言已经被裁。高合则有负责人表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部分岗位功能进行合并、重组、新建,都是常规管理工作。所谓大规模裁员不存在。“
然而1月初,有高合江苏盐城工厂员工向媒体透露,“现在整个工厂都在大裁员,那些刚进厂的,合同还没转正的,早就被裁干净了……而且据我所知这波还不算完,很快就会有下一波。” 销售部门也有员工表示,整体离职率偏高,且上级命令朝令夕改。内部人心不稳,许多员工都在准备“跳船”,投奔一汽奔腾或小米。同时工厂也在节约运营成本,据称“各部门要节约用电,空调温度不能高于18度,也没有加班费”。有消息称,3月高合还将迎来一次大规模裁员。
高合当下的震动,恰似彼时威马。而资金链断裂,恐怕也将成为二者共同的绝境。高合并未上市,因此财务状况不得而知,公开信息显示,其母公司华人运通在2023年内多次因买卖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及承揽合同纠纷被起诉,2024年1月5日曾被法院判决执行300.73万元。2023年,年销量16万辆的蔚来前三季度净亏损额达到154亿元,而高合2023年全年销量不足8000辆,以均价70万元计,其经营收入仅约为56亿元。
高合,与成功渐行渐远
高合汽车于2019年成立,长期聚焦5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最早推出的两款产品HiPhi X和HiPhi Z定价57-80万元,第三款产品HiPhi Y定价33-46万元。受制于价格和小众定位,高合的销量一直不高,2021和2022年全年销量仅为4000多辆,自2021年上半年开启首辆车交付以来,高合3年时间累计销量为1.65万辆。尽管如此,在高合独特的“销冠定义”下,其创始人丁磊还是多次宣称高合达成“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这一细分领域的月度销冠。
销量不高,也印证着高合的产品力不强。高合自诞生以来就脱离不开“有钱人的大玩具”的戏谑之声。有高合销售对媒体表示,高合用户具有两个共同特质——不怎么注重性价比,或原本开的车也很小众。“这些人没有怎么留意过行业的整体走向,他们只是对高合有一个浅浅的印象,不会去对比太多竞品。而那些在乎性价比的,或者说比较认真去对比过竞品的人,比如蔚来的车、华为的车,最后对比完都会去选择这些竞品的车,而不会是高合。”
高合的产品价值,更多还是体现在花里胡哨的产品设计上。这或许与创始人丁磊的造车理念有关,其在创办高合之初曾经提出“改变人类未来出行”的理念。而在央视《对话•挑战者》节目中,丁磊流露出“造车并不是难事”的认知。
丁磊的自负不是没有来由,他的从业经历几乎与中国汽车工业发迹历史同步。参与1988年上汽与大众公司筹备、1996年上汽和通用汽车合资创业、在上汽通用做到CEO,主导上汽兼并罗孚,丁磊自述“这样履历即便换成个傻瓜也能创业成功,我犯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或许是墨菲定律作祟,对成功如此笃定的高合却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向反方向滑落。
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今年行业洗牌加剧,市场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呈现“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而勉强走到今天的弱势新势力,或将在今年迎来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