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重汽集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上,谭旭光表示“我的目标是中国重汽集团就2万人”。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总职工人数有4.2万人,只保留2万人,裁员率高达52.4%。在大职工代表大会上,改革的气息呼之欲出。

去年9月1日,谭旭光接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后,重汽就充满改革的苗头,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年9月1日谭旭光在中国重汽集团召开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时隔半月,9月16日,谭旭光再次召开中国重汽千人干部会议。谭旭光每次都指出重汽存在的问题,甚至是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

在谭旭光看来,中国重汽过去存在很多“残”和“缺”,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人治理结构混乱,产权结构复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干部职数过多,年龄结构不合理;考核分配制度形同虚设;集团包袱沉重;主业不突出。

谭旭光改革的第一步在于裁员,改善管理层结构。截至去年底,中国重汽的用工总数是42151人,其中合同工31400人(其中济南地区21182人),外地这些公司有很大问题,大量消耗,大量流血;派遣工11133人(其中劳务用工6078人,简易外包5055人);管理人员5235人,工程技术人员4415人,营销人员1993人,一线工人1.47万人,整体结构极不合理。潍柴发动机板块1.7万人,管理人员才1000人,去年销售收入是600亿元。

但是,重汽中层以上领导年轻干部比例偏低,50岁以上占比36.5%;40-49岁占比45.7%;40岁以下占比仅为17.8%。谭旭光还对所有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六点要求,足以看出谭旭光改革之决心。

一位资深汽车人士告诉中车网:“近几年,汽车央企大整合。早在2017年,山东省先是任命谭旭光兼任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董事长,然后将后者全部股权被划转至山东重工集团。彼时,山东重工及旗下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的整合消息就不胫而走,目前来看,整合势在必行。当初谭旭光借着国企改革大潮,使潍柴扭亏为盈并赴香港上市。如今谭旭光借着汽车央企整合的东风,以潍柴动力的经验对中国重汽进行改革,成功与否还不予置评。不过两家不同的企业,改革的套路也应该有所差别。”

重汽的几次改革都是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去年中国重汽收入为1100.5亿元,同比增长21.55%。整车销量完成32.7万辆,整车出口为3.6万辆。重汽的此次改革主要是因为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的整合,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应整合。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两家企业重组后的困难更大。大型企业重组整合主要是产品优势互补,或是市场优势互补。但是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两家产品都拥有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方面更是旗鼓相当。未来产品、供应商以及经销商整合也是大的问题。

原文作者:张媛媛
编辑: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