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出要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眼下却陷入巨额亏损情形下,长安汽车转而高调声称将全面新能源化。殊不知,在外界看来,这不过是图个虚名,难掩其已走向衰败。

10月30日晚,长安汽车公布了第三季度报告。据显示,长安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1.15亿元,同比下降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2亿元,与去年同期11.6亿的净利润相比暴跌328.83%。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连发的“香格里拉计划”和“第三次创业计划”都无济于事。

长安汽车财报中表示,年初至本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大幅减少,主要系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所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大幅减少,主要系公司销量下滑所致。

长安汽车进入2019年以来销量暴跌,业绩越来越差。拥有百年根基的长安汽车也要步上力帆、众泰等老牌车企的路。长安汽车对中车网表示:“公司第三季度财报亏损幅度缩小,长安自主、合资销量9月全线回暖,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减亏,整体发展势头向好。”

前三季度,长安汽车连续出现季度净利润亏损。2016年长安汽车冲上业绩巅峰后便一蹶不振。2016年长安自主品牌年销量126万辆,是当时唯一一家年销破百万的车企。2017年长安汽车年销量下滑至106万辆,吉利、长城追赶上长安的脚步,自主一哥位置不保。2018年长安汽车业绩滑坡,年销没入百万俱乐部,仅达到86万辆。

 

研发能力不足 自主缺乏后劲

2016年之前,长安汽车靠着自家研发能力打响自主一哥名号。2012年,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一代逸动迅速抢占了10万级以下紧凑型轿车市场,同时布局SUV产品线,推出CS35大获好评;2014年,长安汽车又推出紧凑型SUV CS75,CS75火爆市场也将长安汽车推向自主一哥的位置。此后两年时间里,长安汽车趁热打铁,先后推出CS系列SUV,一度在紧凑型SUV市场顺风顺水。

2016年是长安汽车转折点,2016年之后长安汽车集团旗下合资品牌长安福特业绩暴跌,净利润也不足以支撑长安汽车做自主研发。2016年长安福特迎来中国市场销量新高,年销量突破94万辆,此后福特在中国市场一路下滑。2017年,长安福特总销量为82.7万辆;2018年,长安福特更是断崖式下滑,仅为38.35万辆;2019年前三季度,福特在中国市场仅卖出12.9万辆。

资深分析人士对中车网表示:“长安汽车集团不是一个有钱的集团,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占得比重很高,都需要花自己的钱,不但花钱做燃油车研发,还需要花钱做新能源方面研发,长安汽车财力根本无法支撑。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就福特前几年赚钱了,后来福特也不行了,长安汽车彻底失去了财力支撑。”

长安汽车继逸动、CS35、CS75后推出的车型换汤不换药,缺乏财力支持研发,长安汽车后劲不足。而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也发生变化,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崛起,长安汽车被超越。

撬不开市场大门 新能源业务停滞  

销量不振、连连亏损之下,长安汽车寄往发展新能源业务,作为转型着力点,然而此业务至今未见起色。9月30日,长安新能源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重新挂牌,挂牌时间为2019年9月30日-11月28日。时隔三个月,长安新能源再次在上交所挂牌。相对上次挂牌,长安新能源此次对“拟增资价格”、增资条件均放宽了要求。

长安新能源之所以再次挂牌并放宽增资条件,主要原因是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方面已黔驴技穷。9月份,长安新能源仅卖出965辆新车,同比暴跌87.2%,环比大幅下跌33.4%,1-9月长安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29,048辆,这一数据并不算可观。

资深分析人士告诉中车网:“长安在新能源方面投入早,早期路线是油电混合车型,在纯电动方面投入较晚,本身产品也不适合纯电动车市场。”

不久前,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勇曾公开表示,受到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与市场下行等因素的影响,长安新能源将停售奔奔EV、CS15 EV以及逸动ET三款车型,只保留逸动EV460这一款车型在售。

也就是说,长安新能源因销售情况不佳,工厂已经不生产奔奔EV、CS15 EV和逸动ET这三款车型。究其原因,长安新能源产品老旧,缺乏新技术,几款纯电车型都是油改电产品,油改电产品是商业产物,缺乏新能源市场竞争能力。

汽车行业观察人士告诉中车网:“长安新能源市场不佳来自多方面,第一,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品牌在其新能源领域布局较快,并且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同时,打出新能源汽车专有平台概念。第二,被下降的合资品牌、及新势力造车抢占一定市场份额。第三,很多消费者处在观望状态,在此之前,长安新能源汽车起火导致消费者对其品牌产生怀疑。第四,长安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较慢,没有产品特色。”

转型经营品牌 燃油新能源双双下坠

尽管自身新能源产品反响差,长安汽车却对此寄予厚望,甚至有一意孤行之势。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香格里拉计划”,2018年5月成立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长安汽车迈出新年能源领域转型第一步。2018年4月,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正式发起了“第三次创业”战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车网:“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主要是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转型,目前大多数车企都是以经营品牌为主。”

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在“第三次创业”战略中,激情澎湃地承诺长安汽车将在2025年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时隔一年半时间,长安汽车不但没在品牌规模上取得成就,反而被甩出自主品牌头部。上述人士告诉中车网:“长安汽车当初牛逼吹得太响,如今千夫所指也在意料之中。”

产品跟不上市场节奏,长安汽车妄想以品牌来撬动消费者,顾此失彼导致长安汽车失去了自主品牌发展最佳时机。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则更显激进派头 ,长安汽车告诉中车网:“新能源退补之后,长安汽车聚焦落地香格里拉计划,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科创企业。未来3-5年将成为长安新能源战略投入期。”

据悉,在长安发布的香格里拉计划中,指出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打造;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如今距离2020年仅剩两月时间,长安汽车连连亏损,没钱打造新能源专用平台。长安新能源目前所拥有的车型和销量都撑不起“香格里拉计划”。

上述人士告诉中车网:“长安汽车所面临的问题是钱的问题,燃油车、新能源车研发费用高,光靠今年获得那几笔补贴根本不可能研发专用平台。”当吉利、传祺等自主品牌专注于自身产品之时,长安汽车往品牌经营上靠,殊不知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原文作者:张媛媛
编辑: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