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320万辆、营收6300亿
新年伊始,一汽集团2022年的“成绩单”出炉。据中国一汽近日发布的公众号文章,在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及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署名的《中国一汽2023年新年献词》中,对外公布了去年的经营情况。
内容显示,2022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年销售整车320万辆、营业收入6300亿元、利润超过490亿元,抗住了巨大下行压力,保持了基本盘稳定。”
整体而言,在不利形势的影响下,今年大部分车企均承压严重,难以完成早前制定的经营目标。年初的时候,一汽集团曾规划2022年经营总体目标是,全年计划销售整车410万辆,同比增长17.1%;营业收入7700 亿元,同比增长8.9%。
主要业绩指标方面,一汽集团2022年的销量和营收未达预期,相较上一年度,汽车销量还由350万辆下滑至320万辆,下滑幅度8.6%。但利润实现了逆势增长,比2021年多出10亿元,增幅2.1%。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2018年间,一汽集团均未披露盈利情况,在徐留平就任大举“深化改革”后,才恢复公布利润。2019年,一汽集团整车销量346.4万辆,营收6200亿元,净利润440.5亿元。不难看出,四年之后的2022年,一汽的销量和营收回到了2019年的规模附近,但利润增长了近50亿元。
这一表现,与疫情等诸多客观原因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过去的一年里,国内疫情形势艰难复杂,以致汽车行业深受冲击。如2022年上半年,一汽集团旗下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生产受限。一汽丰田曾表示,上半年因疫情累计减产18.5万辆,减产超30%以上。一汽-大众长春、成都工厂,也一度因疫情影响暂停部分生产线。
红旗销量增长3%
“红旗品牌实现销量31万辆,同比增长3%,站稳中国高端品牌第一位置。解放品牌实现销量17万辆,中重卡国内市场份额提升1.9个百分点,保持了行业第一。奔腾品牌调整提速。”
旗下自主品牌中,复兴红旗是一汽近几年发力的重点,徐留平接掌一汽集团后对红旗品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起到了显著的成效。2018年-2021年,红旗的销量从4702辆跃迁至逾30万辆,实现了4年销量增长63倍的行业奇迹。
2022年是红旗准备进一步实现突破的年份,在该年年初的一汽暨红旗品牌新闻年会上,一汽总经理邱现东也表示,集团期望红旗品牌在2022年增幅再次达到50%以上,年销量达到45万辆以上。
从结果来看,红旗2022年31万辆的销量,虽然距离年度销量目标有相当一段距离,但好在实现了增长,只是增速远不及前几年那样亮眼。
谈及奔腾,一汽表示其处于“调整提速”期。近两年,奔腾调整和变革的动作频频。去年5月,一汽奔腾发布全新的品牌战略,包括全新的品牌LOGO以及产品规划等信息。与此同时,设立了2023年实现30万辆、2025年达到60万辆、挑战100万辆的目标。前不久,奔腾又发布了全新产品标识,构建起“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双格局。
“合资企业经营效益再上台阶。一汽-大众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尽管销量下降但利润保持增长。一汽丰田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量利双增、效益攀升。”
两大合资板块,表现还算稳健,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崛起,对以售卖燃油车为主的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挑战不小,未来如何转型和适应关系重大。
新能源转型或成破局关键
对于一汽集团而言,2023年是关键一年。重要的时间节点有,这一年是一汽建厂70周年,也是徐留平第一个5年目标的收官之年。2018年,徐留平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即到2023年,集团公司实现整车销量超过590万辆,营业收入超过9000亿元,利润超过800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
以目前来看,要在今年完成这个目标,一汽在汽车销量上需要有270万辆的增量,近乎翻了一番,另外营收需要增长2700亿,利润上增长310亿。这一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有多大?
不难看出,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一汽集团目前都面临增长瓶颈。在汽车行业的变革期,尽快拥抱电动化,才能获得更多的增量市场,而一汽集团在这一环节较为薄弱,不仅在售的电动车寥寥,且占总销量比例很低,落后于行业发展。
据徐留平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的发言,一汽计划到2025年将新能源车占乘用车比例提升至40%,到2030年将提高至60%以上。去年9月,一汽发布红旗品牌新能源战略,提出到2025年,将推出13款新能源智能产品,2025年一汽红旗新能源智能产品的产销量要达到50万辆以上。
在即将到来的1月8日,红旗品牌将全球发布新的新能源战略。作为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代表,及中国唯一的豪华汽车品牌,红旗在新能源方面的动向值得关注,这或将成为其乃至一汽集团破局并在未来交出更好答卷的关键。
一汽集团在新年献词中表示,接下来将抢抓汽车产业深刻转型的重大机遇,坚持“稳中快进,创新引领,速度致胜,节省为要”的工作总思路,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坚决打赢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的攻坚战,实现自主品牌进一步高质量跃迁成长、新能源汽车快转型奋进成长、合资企业高效益升级增长,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