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交付量增速最低

7月26日,保时捷集团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2023年上半年,保时捷销售收入增长14.0%,达到204.3亿欧元。营业利润增长10.7%,达到38.5亿欧元。截至上半年,保时捷集团营业销售回报率为18.9%,处于17%至19%目标区间的高位。

不过,上半年保时捷的汽车业务净现金流下降7.2%至22.2亿欧元(上一年同期为23.9亿欧元)。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副主席麦思格表示:“成本增加的部分原因是通胀、新款保时捷Cayenne上市相关的营销活动、数字化投入以及对赛车运动的参与度提升。” 

保时捷表示,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提升的销量和稳定的价格。今年上半年,保时捷新车全球交付量增长了14.7%,达到16.7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新车交付量达43832辆,同比增长8%,在各区域市场中增速最低,但仍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值得一提的是,911及Taycan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分别增长57%和46%。

在欧洲市场,上半年保时捷的新车交付量为36574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3%;在德国本土市场,保时捷共交付17118辆新车,同比增长24%;在北美市场,新车交付量达41937辆,同比增长12%;在海外及其他新兴市场,共交付27893辆新车,同比增长16%。

保时捷预计,只要全球经济及供应链形势未出现明显恶化,到2023年全年末,该集团的营业销售回报率将达到17%至19%,营业收入预计将达400亿至420亿欧元。此外,保时捷重申2023年全年业绩预测保持不变。

 

供应链问题成电动化掣肘因素

6月23日的大众集团资本日上,集团将旗下各类产品划分为三类并规划其销售回报率目标,保时捷被划分在“运动豪华(Sport Luxury)”品牌,其销售回报率目标是20%。

虽然目前保时捷的回报率依然可观,但其产品的供应链问题也在日渐加剧,为保时捷的电动化进程带来挑战。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每周都会遇到供应链问题”;保时捷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在一次电话会上表示,保时捷在确保Taycan电动汽车高压加热器等零部件方面面临“重大挑战”,要实现今年电动汽车销售占出货量12%以上的目标可能会很困难,“这取决于下半年能否解决供应链问题”。

今年上半年,保时捷Taycan累计交付量为17991辆,同比下滑5%,是保时捷产品线中唯一出现下滑的产品。伯恩斯坦分析师Daniel Roeska在一份报告中分析称,“下半年,对2024年业绩的担忧将显现,e-Macan也可能推迟上市。”

不过,奥博穆指出,尽管全球经济逆风不断,但奢侈品市场比大众市场更具弹性。他表示,公司在销售增长的同时,将通过保持稳定的价格来抵消成本的增加。5月份时保时捷曾宣布,为了应对成本上涨,下半年将在欧洲和美国提价4~8%。

在电动化方面,保时捷计划在未来5年对电气化和数字化领域投入200亿欧元。除了已经上市的Taycan系列产品外,2024年,保时捷将推出纯电版Macan,随后还有纯电版718及纯电版Cayenne。此外,保时捷还表示,将推出全新的D级纯电动产品。根据规划,至2030年,纯电车型将占据其销量的80%。

不过,保时捷电子燃料团队负责人Karl Dums表示,标志性的911将成为唯一的燃油车型。

 

大众集团利润率再度下滑

在保时捷利润水平还相对健康的同时,其母公司大众集团的营业利润率却较2022年的8.1%再度下滑至7.3%。据大众集团发布的营业情况显示,上半年其总收入达到1563亿欧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为113亿欧元,同比下滑13.9%;总研发费用为102.06亿欧元,同比增长9.9%。

在半年报中,大众集团还公布了保时捷之外的其余5个业绩考核板块的上半年经营业绩:

包括大众、斯柯达、西雅特等在内的核心品牌群,上半年销售收入为687.64亿欧元,增长了29.7%,营业利润增长42.6%至37.73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5.5%,据8%的目标还有距离。

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宾利、杜卡迪在内的进取品牌群,上半年的收入为341.69亿欧元,增长14%,但营业利润下滑32%至34.17亿欧元;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率为10%,与14%的目标差距更大。

卡客车业务的销售收入增长了27%,为223.31亿欧元,营业利润增长至去年同期的三倍为17.98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8.1%,接近9%的回报率目标。

此外还有Cariad和电池部门,上半年,Cariad的收入提升32%至3.29亿欧元,但营业利润为-10.88亿欧元,营业亏损较上年同期小幅扩大;电池部门的营业利润则为-1.81亿欧元。

“上半年,我们取得了稳健的财务业绩,并采取了重大措施来提高竞争力。下半年的重点是加强净现金流。随着品牌业绩计划的推出和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决策,将进一步提高大众汽车集团的竞争地位。”大众汽车集团CFO兼COO Arno Antlitz表示。

原文作者:宋路芳菲
编辑:宋路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