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报:主营业务均出现下跌

5月24日,小米发布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收594.77亿元,同比下滑18.9%;经调整净利润32.33亿元,同比增加13.1%。

小米集团业务主要涉及智能手机、loT与生活消费产品以及互联网服务三个板块。其中,智能手机一季度收入349.48亿元,同比下降4.6%,占总收入的58.8%。对此,小米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出货量下降,由上年第四季度的3270万部减少7.1%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040万部。

据Canalys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3.3%,为2014年以来最低。而国内第一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6250万台,同比下降13.1%,环比下降12.1%,智能手机市场整体承压。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13.6%;互联网服务分部收入70亿元,同比下降1.2%。总体来看,小米的几大业务线均面临收入下跌,这也让两年前小米参与造车的决定显得有迹可循——小米急需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2021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将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宣告小米正式进入汽车领域。两年来,小米已经跨越了自建工厂、上路测试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扩充至2300人、首台工程车下线四道门槛。据财报公布信息,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研发支出为41亿元,增长17.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共投入11亿元。

在小米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造车业务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在时间进度上将符合或略超预期。今年小米汽车还将按计划进行冬测和夏测。”

 

华为不造车,OPPO不造芯片,但小米都造

2021年3月,在公布造车决定之际,雷军便宣布小米集团决定以全资的形式对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行开发,计划“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金,首期投资100亿元” 。在重中之重的自动驾驶方面,小米自动驾驶将采用全栈自研算法,要在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对比其他手机企业,小米跨界的动作不可谓不激进。

智能手机行业龙头华为主要以零部件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与车企展开合作,在3月初 “HUAWEI问界”风波中,任正非签发公告再度表示,未来5年华为都不会造车,其目的仅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但小米不仅要造车,还自建工厂,选择了最重资产的发展模式。

而2020年宣布要自研芯片的OPPO在5月12日毫无征兆地宣布,公司决定终止旗下芯片项目ZEKU(哲库),官方公布的原因与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关。而小米总裁卢伟冰则表示,“小米对芯片高度关注,也一直在尝试芯片业务自研。虽然整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对投入的决心没有动摇。”

今年4月,小米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目前AI领域相关人员超1200人。不过,在电话财报会谈及大模型时,卢伟冰称小米并不会做OpenAI类的大模型,而是利用AI与自身业务深度结合,提升内部效率。

诸多“大手笔”业务的展开似乎应验了小米入局造车之时的那句“小米亏得起”,但彼时小米集团尚有2020年底108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余额,而今年一季度小米的整体库存金额已连续3个季度下降至426亿元,同比下降超24%,为近9个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3月初,小米智造基金开展并完成了第二期募资,共计27亿元。加上去年7月首次募资的63.3亿元,小米智造已合计募资90.3亿元,接近其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募资计划。

 

追赶进度前路漫漫

小米投入不少,但造车实力究竟几何?从研发投入上看,据2022年年报披露,2022年小米在造车上的投入为31亿元,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而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特斯拉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8.4亿元、67.8亿元、52.15亿元、186.5亿元和30.75亿美元。这还仅是研发方面的投入,相比之下,作为造车队伍的后来者,小米的投入稍显单薄。不过,小米预计,2023年全年总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在领导团队上,从小米汽车建立之初雷军与16位团队骨干的合照中可以看出,除之前宝马外观设计师的李田原外,其他人都是小米内部骨干,且均无汽车行业工作经验。不过在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等已加盟了小米造车。

小米汽车选择的是15-35万元中高端车型赛道,这一赛道上既有特斯拉、比亚迪等劲敌,也有传统豪华汽车品牌BBA转型,还有“理蔚小”等新势力品牌,拥挤程度异常。相比于以上车企,小米在技术、数据和供应链等方面积累较为薄弱,同时还要争取造车资质、追赶技术进度,以及为自身产品打造竞争力,可谓前路漫漫。

为弥补自身在造车经验上的不足,小米采取对产业上下游广泛投资的方式打造产业链合作基础。成立于2021年9月的小米智造基金目前对外投资事件已达24项,主要以A轮融资为主,涉及汽车软硬件及电池材料等领域。但这也意味着小米将在成本把控上面临难题。

在今年“两会”期间,雷军公开介绍,小米汽车目前已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届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可能更为激烈,而我们对于小米汽车的种种疑问也将得以解答。

原文作者:宋路芳菲
编辑:宋路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