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也让动力电池市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近期,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消息却不绝于耳。

6月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转换到如今的电池产能过剩。“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2022年,渗透率已经达到26.3%。尤其是今年1至4月,这一数据突破到30.4%。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增长期。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朱华荣说。

在朱华荣看来,在目前汽车产业中,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的边界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到今年迅速转换为电池产能过剩。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至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

产能过剩早有预兆

关于动力电池产业过剩的警告,去年开始就不断有专家提醒。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而出货量则仅为1200GWh,产能过剩明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曾在2022年11月表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

进入到2023年后,预测正在逐渐变成现实。从今年3月份开始,取消订单、产线停产、人员离职等众多负面消息在动力电池行业内流传着。归根结底,裁员降薪都是为了降本,而降本则是为了减少今年产能过剩带来的经营压力。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量和装车量分别为130.0GWh和65.9GWh,产能过剩情况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报统计数据,2022~2025年动力电池产量满足度分别为97%、114%、119%、123%。

换言之,被逼到裁员降薪的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循环。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所谓产能过剩,更多呈现的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高端和优质产能不足、低端和劣质产能过剩。上述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市场供需是动态变化。随着行业发展,电池产能、产线也将进行升级迭代,低端产能淘汰是必然现象,需求将会持续向高端产能聚集。

汽车行业或将告别高速增长

行业之所以如此担心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与当前增速放缓的终端市场密切相关。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11.2万辆,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16.9%;销量10.4万辆,环比增长7.9%,同比仅微增1.8%,而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还高达18.1%。业内分析认为,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束高增长,既有补贴退坡的原因,也有整体市场下滑的影响。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直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全面告别高增速的黄金时代,预计未来将是“微增长”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要实现翻一番的同比增长几乎不可能,但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千万辆时代的国家。而补贴退坡、供应链不确定性等因素给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其中,补贴退出导致消费者购车成本上涨最高可达1.26万元/辆,这将对处于中间价格地带的新能源车造成一定的影响。

朱华荣认为,汽车行业各方势力竞争激烈,行业从原来的传统品牌与新势力品牌竞争,演变为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势力、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四方角逐。与此同时,汽车企业盈利性被进一步削弱,目前100余个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中仅有极少数品牌盈利。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表示:“零部件企业也是一样,未来5至10年是行业竞争的关键期,能不能生存下来就靠各自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等。”

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不容乐观

过去两年,在供需关系失衡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速扩产能,还有不少跨界者涌入该产业。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在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新公布的投资扩产项目就多达94个,其中有76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金额超8747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超115亿元。

以宁德时代为例,2022年以来,该公司与其合作伙伴至少公布了10个重大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超1500亿元。去年6月,宁德时代宣布,450亿元定增募集资金已到账,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动力电池产能。预计到2025年,宁德时代累计年产能将超600GWh。

对于行业疯狂扩产能的现象,业内早就有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担忧。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降温,也让“火热”的动力电池行业踩下刹车。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响价格战的同时,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价格战,打响第一枪的是宁德时代。

2月中旬,市场传出消息称,宁德时代近期对车企提出了名为“锂矿返利”的新价格协议,通过让利下游以锁定车企的长期订单。该计划具体措施为,车企部分电池采购以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计算,剩余部分则是按照市价计算。但接受宁德时代上述让利协议的车企,在3年内采购宁德时代电池的比例不低于80%,且需提前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同时,宁德时代也向锂矿上游提出了约10%的降价要求。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宁德时代提出的20万元/吨的价格标准,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对碳酸锂价格的预期,加速了碳酸锂价格“恐慌式”下跌。原材料成本的下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动力电池厂商们的采购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库存产品资产减值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企业因为在去年年末在碳酸锂价格高位时采购形成的库存,在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降低之后,这些高价购入的库存势必会变成减值的资产,对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二三线企业而言,这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以欣旺达、孚能科技为例,两者的一季度财报显示,欣旺达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大跌了237.68%;而孚能科技亏损更大,净利润亏了3个多亿,同比也下降了44.26%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而据高工产研数据,一季度锂电池企业去库存超35GWh,行业仍有超80GWh锂电池成品,其中用于正常备货的锂电池成品约40-50GWh,需清理库存约为30-40GWh。因此不少行业专家判断,第一季度,乃至第二季度中上旬,动力电池企业们仍将会以清库存为重点。然而,相比于摆在面前的库存问题,下游订单减少导致的现金流危机对于二线厂商们则更为致命。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