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一提到缺就有人开始联想木桶理论,最短的那块板将成为整个行业的最终水平。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这个木桶是各方面比较均衡的,不存在短板,有的,只是整体的悖弱。

汽车制造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甚至在某些时刻,一个国家汽车制造业的面貌,代表着这个国家战争潜力的容量。

每一辆汽车的下线,都是数千个零件的成功组合,数千个零件结合在一起运行,不出毛病几乎是不可能的,出了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就要看汽车制造商的良心。而再向前探究一步,汽车零件为什么出问题,这就要看为这个车配套零部件的工业体系了。汽车制造涉及钢材、塑料、橡胶、皮革、电子电器、风洞技术等等一系列相关或者附属产业,环环相套缺一不可。这些行业所制造的零部件都有其严格标准,按照标准制造出来的车辆,我们认为是合格的,但是事实上目前国内汽车制造行业所使用的零部件,尤其是非主要零部件,大多是不符合标准的。为什么汽车制造商会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和零件呢?原因还是成本,对材料和零件的表情要求越低,采购价格则越低,汽车制造商获得的利润就越高。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

通过降低标准的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然后把低标准零件带来的问题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就是目前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厂商需要面临的问题,这已经与个人的行业道德无关,所有人都需要做出选择:不这么干,就被市场淘汰。

汽车产业之缺已经写了三篇了,也许看完的人都会疑问:这么多年,这么大的汽车产业市场,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多问题?

的确,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车主门限号上路,遇有重大质量问题无门投诉,而自己花费积蓄买到的车,又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质量问题。一系列问题都表明,似乎中国并不一个适合开车的国度。更多的时候对于这些问题国家采取的是一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犹如一架轰轰烈烈的利润制造机器,以庞然巨物的身资碾碎敢于阻拦它的一切东西,除了制造利润,它不会去关心任何问题。

这个产业和这个国家的法律,和这个国家人民的实际需求,已经产生了脱节,并且裂隙还在不断扩大。

中国有许多汽车制造厂,排行第一的汽车制造厂经历三四十年技术积累,拿出了众多借壳复活的自主品牌汽车,将合资企业拿来的高技术发动机削减为普通发动机,并且试图在型号上误导所有中国人。排行第二的汽车制造厂与合资企业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他们从日本拿来废旧的边角料,到中国回炉重铸,继续生产车身上最需要坚固的车体钢板,使用这种回炉边角料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在检测的时候,能够多出一些微量元素,这样这些回炉钢板就可以冒充合金钢板获得更多的利润。位居广州的某些合资汽车厂,产品热卖数年,发生质量问题以后集体失语,并且派出众多枪手和公关大肆删除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无视车桥解体这样的严重质量问题,只求掩盖消息,继续热卖。另外一些合资厂也是掩盖消息的老手,因为刹车问题,他们在北美召回了数百万辆车,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这个问题被忽略和无视了,因为中国消费者没有要求,或者说中国消费者的要求没有正常的传递渠道,他们就取消了对中国市场上问题车辆的召回,任由数万辆刹车有严重问题的车辆继续行驶在路上。

无论是合资汽车还是民族品牌汽车,在削减配置,降低成本上采取的措施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当他们发现把钢板的保险杠换成泡沫塑料,把内饰材质换成纸板以后,他们并未得到任何惩罚,他们就开始大干而且特干,直到无可替代,车已经被造得犹如纸扎泥捏的一般。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你能够见到任何你想象不出的奇迹,比如一个商人造了一台一撞就烂的汽车,热卖十多年,然后没有因此承担任何责任。比如你发现你的爱车发动机在漏油,去找售后,售后的技术专家却告诉你,没有超过每分钟七滴的目测数字,不能算漏。比如你的中控面板仅仅坏了个旋钮,你试图对其进行维修更换,却被告知,你需要更换整个中控总成,其价值多达两万元。所有试图严谨起来的汽车业者在中国市场上转一圈以后,都变成了笑话。在这里汽车销售商选择了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利润,消费者按照销售商的意愿去购买那些空间大外型好谁知道性能什么样安全不安全的量产车,为了防止这样粗制滥造的车发生太多的交通事故,各大城市都开始搞单双号限行,整个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都在冷眼旁观,保持沉默。

在这个无法无天的产业市场里,即使你擦亮双眼,谨慎行动,也难免遇到窝心堵气,当一切以利润为最高出发点以后,你所受到的阻力:车辆故障,产品质量,上路手续,通行费用……,渐渐的越来越多。

忍耐是一种息事宁人的选择,但是有时间的时候,不妨试着拒绝妥协。记得有一次朋友的车出现质量问题,与经销商谈判无果,我搜集了大量证据拿去给经销商展示:如果你们的行动还不够积极的话,明天,这些将出现在各种网站和所有我能找到的报纸上。然后事情获得完美解决。当汽车制造商用尽一切办法去规避风险,将成本压力和利润压力统统放在消费者身上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个思考角度,绕开那些烦琐的投诉渠道,直指经销商的要害,来一下狠的。

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产业,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市场,既然如此,你还需要遵守什么规则?(文/中车网特约评论员 刘铁军)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