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1月22日,部分汽车股走强,华为汽车概念领涨,截至午间收盘,东风汽车、江淮汽车等涨停,亚星客车、中通客车等跟涨。截至目前,东风汽车报收5.89元一股,涨幅10.09%,总市值117.8亿元。

与此同时,大盘指数走弱,A股三大指数一度跌超3%。截至收盘,市场共147只个股上涨,5184只个股下跌,105只个股跌停。分板块来看,今日无一板块上涨,大金融和汽车整车板块跌幅较小,酒店及餐饮、传媒板块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上午10点,华为和岚图汽车官方账号正式宣布,东风岚图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各自领域优势,围绕用户需求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通过合作车型在多领域创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东风启辰首款氢能源车大V氢境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为期 36 个月

双方暂未公开合作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出席见证的代表中包括东风方面的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岚图汽车CEO卢放和华为方面的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徐直军是华为HI模式的主导者。

信达证券称,双方或通过HUAWEI INSIDE模式(解决方案模式)进行合作,岚图汽车旗下产品以后或将搭载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和ADS2.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除现有鸿蒙智行合作模式之外,解决方案模式合作伙伴仍在不断拓展。

 

岚图达成月销过万,将积极IPO

岚图作为东风打造的自主新能源高端品牌,在2023年取得了可喜的交付成绩。2023年全年总交付50552辆,同比增长160%,成为少有的实现全年交付目标的车企之一。其中,12月单月交付破万达到10017辆,同比增长479%。

岚图的表现在东风阵营较为突出,成为东风新能源转型的有力证据。这一交付数据在华为Hi模式的合作者中也相当优越,已经转投鸿蒙智行的北汽极狐和目前仍在HI行列的长安阿维塔2023年销量分别为3万辆和2.5万辆。据悉,2024年岚图将挑战10万辆销量目标。

但有趣的是,涨停的东风汽车与岚图汽车同属东风集团的二级企业,为“兄弟单位”,而东风汽车的主营业务是全系列轻型商用车整车及动力总成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至于涵盖岚图汽车的东风集团则在港股走跌,截至今日收盘,东风集团港股下跌2.90%,报收3.01港元。

而岚图自己还在走向IPO的路上。2022年11月,岚图汽车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0亿元,市场估值近300亿元。彼时沈军就公开表示:“下一步,岚图将在本轮成功融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市场情况,择机继续开展后续轮次融资工作。同时,岚图也将综合市场及监管政策情况,考虑后续IPO计划。”去年6月,岚图再次推进B轮融资。

去年7月披露第三季度财报时,岚图CFO沈军直言:“后续的IPO会持续推进,只要销量达成,我们马上就启动IPO的计划。如果月销能有1万台左右,我们就具备了这个条件。”12月这一条件已然达成,未来,岚图或将独立上市。

 

东风启辰大V氢境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

除与华为合作消息外,1 月 19 日,东风汽车宣布,启辰首款氢能源车启辰大 V 氢境在广州花都区正式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本次商业化示范运营由广州市花都区委区政府、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及联友出行四方展开合作,示范运营为期 36 个月。

启辰大 V 氢境于去年 11 月 3 日发布,售价为 99.88 万元,是搭载启辰氢能源技术的首款车型。据悉,本次运营将通过园区摆渡车、公务用车等多种方式,覆盖花都汽车城及区政府周边、往返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北站等核心区域,后续将逐步推广到广州市区全面运营。

东风启辰首款氢能源车大V氢境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为期 36 个月

氢能作为“终极清洁能源”,被视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上汽、广汽、长城、长安等车企均积极布局。早在2017年,上汽大通就推出了中国首款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宽体轻客FCV80,并率先完成商业化运营;2020年其又推出基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的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大家MIFA氢,目前,其已经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长城汽车在2021年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上发布氢能战略,并推出车规级氢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宣布采取“商乘并举”模式。

近期,在2023广州车展上,广汽集团全球首发广汽ERA智净旗舰氢电概念车。同日,长安汽车也表示正在加速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并自主掌握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致力于打造具有低氢耗、高能效、高安全的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

但受限于氢能的高昂成本和补能不便,目前氢燃料多用于商用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氢能经济很有市场前景,但近十年主要运用场景聚焦在商用车领域,乘用车尚有诸多难题待突破。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东风率先开启氢能源乘用车商业化示范运营,意味着其已在氢能乘用车技术方面领先行业。

原文作者:宋路芳菲
编辑:宋路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