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不断下降。

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6%,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非但没有起色,下滑趋势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环比下降17.13%,市场占有率又比上月下降0.97个百分点。以往自主品牌下降最大的月份是5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一个时期以来的下降,似乎成为固定趋势了。

回忆一下,明显的市场空间下降,是从北京摇号限购开始。摇号限购,购车机遇难得,购车档次提升,自主品牌已非首选。合资品牌借此上位,将自主品牌屏蔽与热销氛围之外。

想想看,自主品牌的确遇到了困难。前期投入持续进行,设备投入、研发投入、新产品平台投入,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这些投入是全面提升产品品质的前提。就在自主品牌致力于长期投入夯实基础的同时,合资品牌以其优越的资金实力,开发新产品,投入新品牌,投放新车型,在车型上与自主品牌展开了争夺战。于是,自主品牌首战失利。

自主品牌还是处于成长期。从成长期到成熟期,是需要资本的持续投入。投入的中断意味着成长的中止。一次性投入就获得高品质产品的期待远不现实。自主品牌的成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相比于国外的百年品牌,品牌诞生至今平均年限只有十几年。

应该给自主品牌的时间还没有给到位。自主品牌仍然需要时间。

我们看自主品牌的表现,也不能看一时一地一个阶段,也不能只看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其研发方面的深度投入,正是厚积薄发、后发制人的开始。在自主品牌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中国民众、中国汽车界、中国相关部门,应该做些什么?

中央已经做出了姿态,支持自主品牌。去年底,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根据该规划,未来4年内我国将大力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 0 %。

在这一规划限定下,相关细则将很快出台。

此前中央也有规定。2009年发布的《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采购有关问题的说明》,明确规定政府采购优先选择自主品牌汽车;广西等地也规定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汽车倾斜。此后虽对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汽车的比例没有详细规定,但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汽车的呼吁一直不断;前不久中央规定政府采购标准不得突破1.8L排量、18万元售价,也为自主品牌进入政府采购名单留下了入口。

与民间的强烈呼吁、长期笃诚、踏实实践的支持民族品牌的表现相比,官方层面的步子似乎太小太慢。希望加大力度,形成行政导向。制定相关政策,严格将公车采购限定在自主品牌范畴之内,不得突破。全国事业单位、国营企业、部队等机关用车、特殊行业用车,都参照此规定执行。

这将与支持民族品牌的民意相吻合。下上呼应,民众爱护支持拥趸自主品牌的激情将会得到认可和激发。

如果借此机会,形成全民支持自主品牌的氛围,将使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新时代。

中国汽车和韩国汽车的最大区别,第一是集中度问题,第二是国内民众众志成城的支持。

全民支持,将大大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信心。他们会立足长远,立足百年之后的繁荣,继续投入,卧薪尝胆,加大力度,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发展创新,创出新业绩。

作为自主品牌企业,目前继续提升的是品牌、品质,包括服务品质。第一,稳定价格;第二,完善重点车型。

我非常支持吉利汽车李书福的观点,他说自主品牌不打价格战。自主品牌继续拼价格,将拼得一无所有。价格战是个死胡同,到最后将无路可走,退无可退。

稳定价格,提升品质,提高性价比,增强产品力。

价格战,不要打;车型战,也不要打。自主品牌不适合打车型战。只需要重点突出几款小型车、紧凑型车、中级车等重要车型,精心改进,不断完善,提升精益性,打造成经典车型。不可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四处开花,没有重点,蜻蜓点水,浪费研发资源,影响后劲勃发。

通过保持价格稳定,突出重点车型,保住市场份额。这是短期任务。

在此基础上,立足长远,增加投入,开发新车型,突出SUV和新能源车型。这是长期任务。
目前自主品牌已经进入能量释放期。前期投入对产品品质的助推作用已经显现。

国家有关部门除了在政府采购上倾斜之外,还应在税赋、金融、结构重组等方面,给自主品牌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假以时日,自主品牌一定会迎来全民支持后的蓬勃发展期。

让中国自主品牌车型把中国公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调动起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中国汽车的腾飞付出努力。(文/丹东晓程)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