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一提到缺就有人开始联想木桶理论,最短的那块板将成为整个行业的最终水平。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这个木桶是各方面比较均衡的,不存在短板,有的,只是整体的悖弱。

在工业革命爆发,科技革命爆发,互联网革命爆发之后,人类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崭新高度,过去科幻玄幻仙侠武侠各种小说里那种开山裂石,翻江倒海,指点江山,瞬息万变什么的,都基本实现了。可是依然还有人不满足,对现今的机械科技文明感到失望,在他们的心里,一切力量都应该产生于自身的肉体或者精神,这未免有点太强工业机械文明所难了。

你总能发现一些人处在很复杂的精神幻想状态里,幻想穿越的状态。譬如那些放着日行千里的汽车视而不见,一心想找隆颡蚨日,蹄如累曲的千里马的人,你跟他讲一辆车的性能多么优秀,那都没用,他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这车的轮胎不如那累叠起来的酒曲块……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人们的消费观念被极端地扭曲着,众多买车人面对销售经理那经过严格培训的语言轰炸,大多是掐不住钱包,冲动之下买回一辆怎么看都后悔的车。买了就后悔,而且没地方申诉,没地方得到帮助,这当然是痛苦的,究其痛苦的根源,还是中国人,或者说大多数国人,不懂车。

其实所谓懂车,不一定非得你学会TPMS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ECU在工作时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含义,也不是非得明白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独立悬挂和半独立悬挂的区别。所谓懂车,就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该买一部什么样的车子,这辆车应该有多大的车身,多大的发动机功率,多少钱的价位,你将使用这辆车去做什么等等,汽车制造就是为了消费,而消费,首先要研究的就是需求,作为一个买车人,你连自己的需求都没搞清楚,怎么会买到满意的车子呢。

那么你需要一部什么样的车?就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大家都挤在鸽子笼一样的小区住宅里,公共面积有限且车位价格奇高,所以一个家庭养一部车已经是很重的负担了,那么这部车就必须具备多种功能。首先是足够的动力,不要求动力澎湃,但是在关键时刻必须给油就有,其次要一个宽阔的空间,你得指望这车载着一家老小出游,有时候还得超点载。这车还应该故障率低,这样使用起来就不用每天为修车发愁,还应该有一个完美的油耗,最好是不烧油也不充电,这样就可以给家庭节约下一大笔开支。

其实这样的车在中国是存在的,而且销量已经证明了这种车的合理性,现在遍布城乡地头的小面包就是这样一款车,它有着宽阔的车内空间,较低的油耗,皮实耐用的品质,和基本够用的动力。但是对于大多数城市买车人而言,这样的显然是低档的,低俗的,低品位的,去酒吧找姑娘约会,人家看你是一开小面的,估计立马就得闪人,所以没车开的成功男士大多选择一把法拉利的钥匙扔在桌上,而不是开一辆可以遮风挡雨的小面包。

国外也有这一类型的车,例如我们范指的MPV,一种比小面包大而且比小面包安全的大空间家用车或者商务用车,很可惜这一车型至今在中国仍然不被认同,大多数人看到MPV的第一眼就是:嗨,这不小面吗。

与实际需求的指向不同,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具备漂亮外型的轿车,而且这车最好跟那些名车和豪车的血统上有点联系,例如前面像奔驰后面像宝马的车,例如看起来是跑车开起来也跑得挺快的两驱单排座小车,例如完全按照国外车型尺寸进行的翻版车,这种车太多了甚至难以列举,还有众多打着民主品牌自主研发的旗号,实际上就是抄老外的各种国车,说句伤自尊的话,红旗都是一路抄下来的。

这种车无一例外都有其鲜明的共同点,一是具有欧系或日系美系的风格,你能想象一辆宾西法尼亚设计的经典欧洲车,被改了某条曲线和某个灯以后,就成了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车,而且这款车一旦卖到市场上,车主通常是换个欧洲车标继续开的。二是动力和质量普遍较差,当你坐上这样一辆仿冒的欧系车,你马上就会发现不同,这些车没有精细的内饰,没有典雅的中控操作台,没有小牛皮的座椅,也没有机械涡轮双增压的发动机,当然在遭遇坎坷路面的时候,你也别指望有氮气减震帮你的屁股吸能。三是价格极其便宜,在中国市场上,众多仿冒车型的销售价甚至不如原型车的成本价高,由此你也可以想象一下汽车制造商们究竟是用了一堆什么样的破烂来糊弄我们。

这种车说白了就是表面光鲜,但是并不实用,如果你不幸买到这样一辆车,要么你会陷入无休止的改装中,要么你会陷入无休止的维修中,直到你把它卖掉你才会发现:哦,那真是一场噩梦。

这种车是怎么卖出去的呢?按照我的经验,大多数车辆的出手,都取决于销售经理的鼓动,每当你迈进4S店门口的时候,总会有一位或男或女的西装革履的销售代表走上前来,咨询你的买车意愿,然后按照他的意图将你引入一个从未见过的汽车世界,用各种名词术语狂轰滥炸,直到你开始头脑发晕,觉得他介绍的车简直就是完美的车,开始掏钱定车,并且最终在合同上签字。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所谓的洗脑,或者专业一点,叫做现场营销,通常这些汽车销售跟街边卖大力丸的,路上摆地摊的,或者搞非法传销的,做长时间电视广告的那些人一样,他们企图用各种声音填塞你的耳朵,麻痹你的神经,将你催眠到符合他们利益的方向去,然后迫使你拿出血汗钱购买一辆其实并不适合你的车子。

所谓的理性消费也由此提出,你总不能永远跟着销售经理的思路前进,你的车出现质量问题,跟销售经理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如果你不希望因销售经理的忽悠导致你实际的损失,那么在选择汽车的时候,要加上一点事前了解,要理性。

要知道一辆车至少能陪伴你十多年时间,开始的时候谨慎点,永远不会错。

就像之前我说的那样,首先确定你买车要做什么,然后按照你的需求去选择一部适合你的车,如果心灵再淡定一点,你会发现其实凯迪拉克和夏利的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

把这个概念告诉其他买车人,只有整个消费群体趋于理性,汽车销售商才会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拿出更好更符合标准的车来,这是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首先,国人需要慢慢学会了解一点汽车知识,积累一点对汽车的经验,而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文/中车网特约评论员 刘铁军)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