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评论】 从省到市,招商引资,为了政绩,为了GDP,当然也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振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天经地义。所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理直气壮;偶有劝讽非议,也定然不得人心,所以不成气候。各地招商引资愈演愈烈,远去欧洲,近住港澳,贵卖房子贱卖地,增加投资吸引力。
在地方招商引资中,汽车产业成了香饽饽。各地对汽车企业奉为至宝,逢求必应;只要有大的企业分厂在本地落户,必有党政一把手屈尊相迎,拨冗出席,奠基开业,无不隆重,并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地媒体头条新闻。
地方经济膨胀,拼命进行汽车产业招商,致使地方汽车经济过热。
请看全国各地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规划。
长春市:2015年实现300万产能,到2012年,汽车业年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
辽宁省:力争2015年实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值突破4000亿元
北京市:南部新区将构筑千亿级汽车产业带,2015年纯电动车在用车达到10万辆
天津市:“十二五”末滨海新区汽车产值将超2500亿,开发区形成150万辆整车产能
烟台市:“十二五”末形成100万辆整车产能
湖北省将建成中西部最大汽车产业基地,2012年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武汉市:“十二五”末实现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汽车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十堰市:“十二五”末 实 现 汽车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
湖南省 “十二五”末实现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长沙市:“十二五”末实现12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总产值2500亿元
重庆市:“十二五”末汽车工业力争实现400万辆的年产销量,年产值突破6000亿元
四川省预计“十二五”末形成150万辆整车产能,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
上海市:2015年产销超600万辆
浙江省杭州市:“十二五”末实现汽车产业销售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安徽省 预计 ““十二五”末形成400万辆整车产能,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
广东省广州市:“十二五”末形成450万辆整车产能,汽车零部件产值超过1500亿元
深圳市:“十二五”期间打造产值800亿新能源车基地
据初步统计,这些产能加起来,超过四千万辆,是2011年总销量的两倍还多。照此规划,四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上就将多出4000万辆汽车,而且全都是乘用车。
除非规划造假,除非上述省市全无诚信,否则,就是地方汽车经济已经高度膨胀了。
有的规划已经实施,紧锣密鼓;有的规划准备实施,相关投入即将到位。
有地方政府添油加醋,汽车产业规划膨胀。用地几乎免费,招商待遇优惠;要人有人,要政策有政策,全面激励,大力扶持。汽车产业所到之处,极受热捧。于是,扩产、建厂之风日盛,总长分厂林立,总部、基地,遍布全国各地;祖国各地,大江南北,黄海之滨,黄浦江岸,汽车企业百花齐放,百家竞逐,几成跃进态势一发而不可收。
更多四千万产能的投资,箭在弦上。发而无的,不发则承受张弓之劳。进退之间,骑虎难下。
肯定地说,各地汽车经济,如溪流归海,综合实力在增强。客观地说,地方汽车经济的过度膨胀,是中国汽车做大做强的最大的分化力量。这种力量越强大,对汽车产业的集中度破坏就越严重,深度破坏更重,对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的战略是一种根本性的瓦解。
铺陈、扩张、重复、浪费。上述各地汽车项目分散在19个省市区,家家造车,户户扩张,没有一家是靠自主创新,发展壮大;巨额投资不适用于创新研发,而是用于建厂置地、招兵买马、购置设备。19个地方投资的设备,就会有19个同类的设备。19个项目投资的总额,分化为19个雷同的基础设施。徒增数量,毫无品质;七拼八凑,攀龙附凤,忽略了自己。到头来,汽车产能上去了,创新能力下降了,生产车辆超千万,没有一辆属于完整的、彻头彻尾、名副其实的自主研发。等到高层猛醒,反思汽车产业政策之时,所有的投资已经覆水难收!各地铺开的成百上千条生产线,新投入的、原有的、老的新的,交叉重叠,近似雷同,相互内斗,恶性竞争,成本下不去,利润上不来。
而合资企业占尽天时地利,在地方汽车经济的膨胀态势之下趁势扩大地盘,将自主汽车企业逼入夹缝之中,继续发展无资可投,放弃发展必死无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进退维谷。
最后的结局是只能依赖合资企业苟延残喘。借合资以提升市场号召力和产品营销力,赢得时间,完善可怜的前景未卜的自主。
兼并重组,四大四小,国家早已明确的汽车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在这条道路上,相关方面已经有所开辟,有所进取。但如此地方汽车经济膨胀状态,只能增加兼并重组的难度,增加兼并重组后的损失,增加兼并重组的风险,增加兼并重组成功的更多变数。
国家的兼并重组目前喊得多,做得少。船大难掉头。而地方汽车经济的膨胀说的少,做得多,态势依旧,扩产扩建增加合资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地方对汽车经济的好大喜功的激励扶持,正与国家的长期汽车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地方产能扩充,就是一头脱缰的野马。与这匹野马的四处奔跑的实力相比,国家欲提升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决心和力度相对弱小多了。目前看,提升汽车产业集中度,因为地方经济的南辕北辙,可以说是变得难上加难。
不顾世界格局和汽车产业变化一意孤行的,只有中国汽车。韩国主要汽车企业,先前只有少数几家,最后少数也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在汽车产业上的宏观调控,力度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是在反复的兼并重组中提升生产研发集中度的。跨国汽车集团的壮大,就是兼并重组的结果。而中国,不是忙于兼并重组或者准备兼并重组,而是地方经济欲望日益膨胀,正在忙着拉倒车!
于是,为未来中国汽车做大做强,埋藏了巨大的隐忧。成百上千家汽车企业要兼并重组成四大四小,岂不难于上青天?
建议近期政策服务于长远战略,真正改变政绩考核方式,遏制汽车产业的瓦解和分化,强化汽车产业研发生产集中度,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以空前的力度,进行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下大决心兼并重组。等到一些企业被世界汽车巨头淘汰,重组已没有价值,财产资源已被挥霍殆尽。(文/中车网特约评论员丹东晓程)
注:本文为中车网www.auto.net.cn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