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减亏,造车主业尚未盈利
近日,有媒体报道,长安汽车长安CS55 PLUS促销中,最高直降0.79万,新车全国8.42万起。这对刚实现减亏的长安汽车似乎并不算好消息。
相比去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减亏超10亿元。
7月15日,长安汽车公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当中透露,公司当期盈利20至30亿元。但投资收益远超盈利总额,当期公司靠出售长安新能源股权、变卖长安标致雪铁龙、投资宁德时代股票分别获利21亿元、14亿元、17.75亿元。
长安汽车证券部人员对中车网承认,长安目前主业的确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主业确实亏损,现在还没拿到具体的盈利数据,不知合资还是自主业务亏损。至于亏损原因,我们从财务部初步了解到,钯和铑等尾气净化装置原材料涨价幅度较高,导致成本增加,影响了公司当期利润。”该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一次性收益贡献利润增量,降本滞后、原材料成本增加压低长安自主盈利。扣除上述一次性利润增量,长安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中枢在9.4亿元(4.4-14.4 亿元)。分拆来看,长安合营及联营企业投资亏损 6.7 亿元。”
根据年报数据,2019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扣非后亏损29亿,意味着其扣除投资、变卖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造车主业彼时亏空近29亿。对比中金公司预测,长安今年上半年减亏近10亿。
长安自主业务仍然亏损,中金公司亦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贵金属价格增长,涉及三元催化剂原材料成本增加。”
受限大势,未能提升溢价力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主业亏损,今年上半年,长安系自主品牌汽车累计销量629201辆。同期,吉利、长城分别售出53万辆、39.5万辆。但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共得净利润11.53亿,主业盈利状况明显优于长安汽车。
对于长安为何未以提升售价来扭转主业亏损,周丽君认为,疫情以来,车企既面临成本上升,原材料供应难度加大状况;又面临市场下行,汽车销售困难局面,各家车企都在打价格战。这就意味着大部分车企收益会降低,进一步影响了盈利。
但即便在辉煌时期,长安自主业务亦盈利能力不足。2016年,长安还处于徐留平时代,当年长安自主品牌获得128万辆的订单,同比增幅达到27%,以约20万辆的差距甩开长城汽车。但2018年徐留平离任后,销量连续两年下滑,直到今年才恢复上涨。
徐留平任期内,长安自主品牌尽管产销量逐渐扩大,但这一结果与“以价换量”的策略分不开。有业内人士称,即便在销量破百万时,长安自主品牌也并未实现盈利,主要靠合资业务的利润“反哺”。
长安自主品牌是否长期未盈利,对此,公司品牌部曾回应中车网,长安汽车是上市公司,以集团层面披露相关经营数据为主。2019年自主品牌单车均价提高几千余元,从原来单纯的追求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方面受大势影响,长安自主业务长期不盈利亦有自身不足。一位现任职六大汽车集团,长安前高管人士曾对中车网表示:“长安在六大汽车集团当中,运作模式相对市场化,研发实力也居于前列,但在成本控制方面薄弱,不如长城、吉利。”
合资亏损,自主盈利压力加大
合资品牌从利润奶牛变成亏损户,加剧了长安资金困境,加大自主业务盈利压力。
2017年,长安福特共销售82万辆,盈利121亿元。长安马自达当年亦盈利25亿元。2019年,长安福特亏损38亿元。今年以来,长安福特销量虽改善,上半年9.7万销量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盈利。
长安福特从盈利到亏损,令其失去造血机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从长远来看这对长安并非祸患。
六大汽车集团中,并非只有长安自主业务亏损。2019年,上汽乘用车亏损71亿元,广汽集团自主业务亏损超30亿,一汽轿车扣非后亏损近3亿,北汽与东风自主业务也未实现盈利。
周丽君对中车网说:“六大汽车集团长期靠合资反哺自主对长期发展较为不利。2022年合资股比正式放开,国营车企的自主品牌将会断奶。对于长安来说,现在已经适应了断奶,可能会在合资股比正式放开之后,率先学会独立成长。”
然而,眼下主业亏损,亦为主政的长安领导人带来考验。今年6月22日,朱华荣接替张宝林,成为长安汽车董事长。
朱华荣出生于1965年,是国内汽车界少有技术出身一把手。朱曾任长安技术部副部长,工程研究院院长。据报道,长安的全球化研发体系的形成,有赖于朱华荣的领导牵头。
周丽君表示:“朱华荣是中国汽车领域少有技术背景领导人,是个玩微博的高手,整体领导风格非常开放,对行业也有深度的理解。我对他比较看好,明年长安的自主业务很可能能够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