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最近在某周刊上看到一文,通过对比欧洲的大力发展涡轮增压,和日本的不发展涡轮增压,说明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比涡轮增压的省油。并且通过燃油的清洁程度,整车的功率输出,发动机的压缩比,以及保养费用的对比等等,来显示日本车尤其是丰田车的性能优异,费用低廉,号召大家多多支持日本车尤其是丰田。

这个文章的作者叫袁涛,请大家记住这位作者,在我看来,以如此歪曲事实的写作方式诱骗群众对日本车尤其是丰田车增加好感度的,袁涛可称个中高手。

首先需要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并且以此来辨证涡轮增压与油耗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位喜欢汽车技术的朋友,不妨随我一起展开思路。

在袁涛所著文中,欧洲的汽车制造商研发涡轮增压,并非为了省油,而是为了使汽车的排放更加环保,以此来适应欧洲严岢的环保法律。这首先就证明了一点:涡轮增压比自然吸气更加环保。

紧接着袁涛就开始提及日本车,提及丰田乃至提及凯美瑞,“在没有太高压缩比(10.4:1)的前提下,最大输出功率高达135KW,与上一代凯美瑞相比提高了10%”。看上去数据很美,不是么?但是袁涛同学显然忽略了这款发动机达到最大功率输出所需要的转速,这台排量为2.5升的发动机需要把转速提升到每分钟六千转以上,才能显示出135KW的最大功率输出,需要在4100的转速上,才能保证235NM的最大扭矩输出。开过汽车的人都知道,通常一款直列四缸发动机车型,发动机转速达到三千转的时候,时速基本上已经破百了,想要发动机转速达到六千转,在中国的公路上,无论是不是高速公路,你都已经超速了。这样一款不超速就无法达到最大功率输出的车,你真的需要吗?在业界人士看来,一台需要如此高的转速才能爆发最大功率的发动机,除了比赛用外,在量产车发动机技术中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

当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们已经研发出缸内分层喷射的时候,日系车的主要代表厂商丰田,还在玩着可变进气的把戏。我们来简单的理解一下, 将汽油与空气混合然后喷射到汽缸内,究竟是喷进去不管的好,还是按照上一次燃烧得到的数据,将混合气体以不同的浓度分层喷射,以达到最佳燃烧效果的好。很显然缸内分层喷射要比可变进气歧管的技术先进得多也省油得多,但是在此,袁涛同学并没有做出说明,而是大力赞扬可边进气歧管的好处,这种选择性失明的疾病很多人都曾经犯过,没有自然痊愈的,都需要拿钱治疗。

同时袁涛还炫耀似的将丰田内部测试的油耗数字公布了一下:每百公里7.8升。还是那句老话,开过车的朋友都知道,一款配备2.5升发动机的车,想要开出7.8升的油耗,那肯定不是平均油耗!试想一下,把一辆车上所有能拆的东西都拆掉,油箱里只装不到五升油,轮胎换成比自行车轮胎略宽,然后在顺风下坡的情况下进程测试,最终得到一个瞬间油耗7.8升的数据,就兴冲冲的跑来公布数据。真的,别不好意思,袁涛先生,如果你能将一辆凯美瑞2.5从北京开到上海,并且保持7.8升的油耗水平,我此生视你为神。至于那些妄想着相信这篇忽悠文章就真的能无限省油的同学们,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

再随便找出一条来看看袁涛记者的真实技术水平,在文中,袁涛声称“更重要的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低速下容易产生积碳,需要定期清洗,否则油耗将上升。”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低速下”这三个字,袁大记者利用一种非常隐蔽的概念偷换,使人们相信涡轮增压更容易产生积碳,却忘记了去研究具体的条件。在低速状态下,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喷油量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略大,而容易产生更多的积碳;同时在高速状态下,涡轮增压发动机具备更高的汽缸温度,更充分的燃烧,产生的积碳反而远远小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当然这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概念,或者说比较适用于老款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新一代汽车技术的支持下,对发动机汽缸的燃油喷射量已经精确到了每个工作行程,新技术发动机完全可以做到低转速时喷油量减少,涡轮启动后喷油量才开始增加,对于汽车技术而言,这不是什么无法攻克的难题,也只有在袁先生的嘴里,一颗芝麻一样的事情才变得犹如天那么大。

最后谈一下保养,对于私家车,我的建议是在进行保养的时候,尽量选择更高级别的机油,在矿物油和半合成机油中间,尽量选择半合成机油,至于全合成机油,那种油虽然能够对你的爱车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动辄上千元的价格足以使全合成机油失去大部分市场。为什么推荐半合成机油呢?因为在保养价格略贵的情况下,高级别的半合成机油能够使你的爱车保养周期延长到一万公里,以袁大记者提及的迈腾为例,更换半合成机油后,迈腾的保养费用为750元/1万公里,而凯美瑞在使用矿物机油后,保养费用为327元/0.5万公里。其实两者对比起来,几乎毫无差距。还是那句老话,不吃草就到处跑的马是不存在的,机油的等级和档次代表了你对车的重视程度,你越重视对车的保养,得到的就是高性能的可以随时长途的汽车。你越想在保养上省钱,得到的有可能是随时需要修理的破车,孰好孰坏,自己选择而已。

在袁涛并且大记者看来,涡轮增压是油耗高企的罪魁祸首,但是通篇文章中,他并没有证明这一点,而是以反证的方式来论证凯美瑞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如何之好。但是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并没有发现一辆需要6千转才能爆发最大功率的汽车发动机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可变进气歧管这种五万元级别车型即为标配的技术用在凯美瑞上,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同时通过保养周期和保养费用的综合对比我们发现,凯美瑞在保养费用上也不占优势,综合考虑,袁大记者希望通过打击涡轮增压来提高凯美瑞的身价,却不知如此做法,露了自己的怯,伤了读者的心。

袁涛此文,没有按照真实的概念向读者描述各种汽车技术,而是通过误导来抬高某企业和某车型,你误导概念没有关系,未来看了你文章的人先入为主的认为你说的概念是对的,那以后得闹出多大笑话?个人认为类似袁源这样的人不应该从事汽车媒体记者这样的工作,对于汽车技术这种看似高深的学问来说,袁源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对于一名汽车行业的记者来讲,这个人缺乏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谨以此文警惕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老旧车型和为老旧车型奔走呼喊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的记者们。

(文/中车网特约评论员 刘铁军)

注:本文为中车网www.auto.net.cn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