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此前从宝马离职的高级营销副总裁戴雷,日前有消息称其或许会投奔英菲尼迪中国,出任英菲尼迪中国“一把手”。如果把英菲尼迪进入中国看做全新的“处女地”,戴雷对于英菲尼迪来讲,能否是“神兵天降”,目前来看,仍然是任重道远。
戴雷的选择?
此前笔者分析过戴雷离开宝马似乎与史登科的离任有些关系,此后其去向一度被猜测为奔驰,但根据接近戴雷的人士所称,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到宝马的竞争对手任职。
笔者认为,这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厂商对其的吸引,哪家企业与戴雷的个人发展更加契合,也十分重要。或许是曾经的宝马在史登科离任之后,在营销政策和企业环境上,对戴雷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和上升空间,所以戴雷采取选择了其他公司可能提供的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奔驰对戴雷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一方面是其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于同样来自德系,在产品和营销风格上多有相似之处,并且奔驰目前面临整合渠道、总部集权的调整,留给戴雷继续发挥的舞台不大。
从戴雷的个人经历来看,其在中国呆过近20年,对中国文化“深谙其道”,其主要任职职位为规划经理、大区产品经理、业务拓展经理、营销副总裁等于销售和市场密切相关的职位,因此寻找在职位和需求方面更符合戴雷专长的职位就变得顺利成章。
而英菲尼迪目前最需要就是一名得力干将,可以配合英菲尼迪在华部署战略的推进,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市场销售的控制,戴雷便是最佳人员之一。
此外,能在一家企业呆上20年,也是很需要耐心的。来自于日系的英菲尼迪、以及在管理机构上的全球性,正好可以让戴雷“尝尝鲜”,成为另一个可能吸引戴雷入职的因素。在
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戴雷如果不能进入英菲尼迪,那么英菲尼迪也十有八九会按照上述逻辑去寻找最适合的人。因此,与戴雷入职与否相比,了解当下英菲尼迪所面临的重任,将会更有意义。
英菲尼迪所最需要的
自从此前英菲尼迪在华高调宣布要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国产化以后,英菲尼迪的战略意图就可以被窥测。从进程上看,其国产化已经启动。按照日产的计划,位于湖北的东风日产高端车型生产基地襄阳工厂,通过产能改造,年生产能力扩大至25万辆,以满足日产2016年在豪华车市场获得10%市场份额的中期目标。
【被寄予厚望的M系列并没有为英菲尼迪添彩】
25万辆的产能明显足够了,但问题是英菲尼迪是否能卖得了这么多,才是最要命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仅为1.6万辆,销量如此小的豪华车品牌,到2016年达到销售25万辆的目标,意味着平均每年的销量增幅要至少在7万辆以上,这个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英菲尼迪而言,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能将销量提上去的关键人物,并且形成未来英菲尼迪1~3年短期,3~5年中期的营销战略的具体方案。而戴雷在市场、营销、规划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如果能与英菲尼迪所走的路线和企业文化所契合,那无异于帮了大忙。
在长期的战略中,英菲尼迪一直想效仿德国豪华品牌在华国产、全价值链本土化发展的宏观战略。在这一点上,选择类似于戴雷这样的具有多年在华工作经验、又精通市场与销售的人才将会是英菲尼迪首先要克服的困难。
戴雷与英菲尼迪的共同挑战
在了解到上述英菲尼迪所最需要的东西之后,就可以明白当前戴雷与英菲尼迪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挑战一:如何提高市场接受程度。典型的问题就是,英菲尼迪与宝马国产化之前一样,面临居高不下的价格,和很低的市场接受程度。一方面整车进口价格比KD\CKD组装明显要贵很多,这让英菲尼迪虽然定位于高端,能接受的人,却很少;另一方面,从库存来看,以目前的产量,其经销商库存系数就已经超过8,而国际上正常的库存数量为1.5。
如果按照其预计的产能,则似乎更难消化。戴雷如果担当此重任,就必须在知名度和认可度上做出努力,先期尽可能“一炮走红”,同时也是长期应该坚持的一个战略。从实际层面考虑,将一部分产能“出租”对英菲尼迪缓解现金流的紧张都会有直接作用。
挑战二:明星产品的缺乏。在英菲尼迪全系的车型中,不但整体销量小,而且明星产品相对缺乏,并且缺少群众基础。曾经英菲尼迪希望能够撬动大众化消费市场的车型——M级长轴距版轿车,去年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而在国产化之后,目前英菲尼迪方面并没有发布是否要在该车型上继续发力的公告。并且从价格方面来看,其最低价的G系,指导价格也超过了38万辆,想获得销量上激增,难度很大。
挑战三:产品覆盖和更新。除了缺乏明星产品,其产品的宽度也显得较为狭隘。虽然包含有跑车、轿车、SUV,但在豪华车中始终显得不够亲民。同时,其车系中,SUV占据较多,而在轿车中仅有M系的车型较多,其他轿车基本没能实现覆盖。其多数空白领域目前仅仅是在计划中。并且从约翰·德·尼琛的发言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英菲尼迪很可能将资源更多地倾向SUV领域。戴雷在这方面如果想减少难度,比如需要与高层就引入车型和新车计划方面采取更多地沟通。
仅以上三点,就需要英菲尼迪和戴雷所共同解决。除此之外,对于经销商网络的建设,也是戴雷和英菲尼迪需要同步思考的问题,并且急需要尽早、有效、详尽的形成与国产战略相配套的成长方案。(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