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关于油箱使用塑料还是铁质的油箱,早在当年一汽与东南汽车就进行过正面的争论,国内上对于两种油箱的争论也从未停止,媒体对此也呈现两种态度。但显然,口舌之争总离不开利益,笔者更关心的是,在争论之后,包括现代、通用车企在选择上如何更加积极。

铁质还是塑料不是非黑即白

实际上,任何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都有发展的一个过程,铁质油箱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涂层和冲压技术在不断的演变;塑料油箱基于材料的优越性也在不断地被应用到新车型上。在最近的讨论中,两者的安全性往往集中在极端情况下。塑料油箱“替代”铁油箱也是一个过程,这如同此前从化油器到电喷时代的演变一样,并不意味着电喷的出现,就完全否定了化油器时代发展的过程。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多数企业都使用塑料油箱的同时,为何作为知名企业的现代和通用,仍然有部分车型采用铁油箱?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汽车细节被曝光,车企如果想保持领先,就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再积极一点。

现代通用“榜上有名”

根据测试显示,包括上海通用雪弗兰爱唯欧、北京现代索纳塔、广汽丰田凯美瑞等在内的一批车型,所使用的均为铁油箱,其他车型则多为塑料油箱。如果仔细的对现代旗下的油箱进行检验,还可以发现包括途胜、ix35等车型很多都是用的是铁质油箱,这个情况得到了北京现代方面的确认。

【现代多款车型被曝出油箱在华仍然使用铁油箱】

而与之对比,福特在1997年就已经大量使用塑料油箱。2000年以后塑料油箱在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美国加州甚至立法规定汽车油箱的渗透标准等指标,彻底将铁油箱排除在外。这里且不论铁油箱的优劣,仅以使用情况来看,在全球的范围内,塑料油箱的使用率已经很高,乃是一种趋势。以竞争的角度来看,时隔十年,包括现代、通用在内的多家企业仍然在使用铁油箱,显然反应“太慢了”。

是真的现代和通用反应太慢了吗?可能并不是,作为主要的竞争企业之一,两者显然知晓其他厂商所使用的材质,之所以选择铁油箱,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并没有对于铁油箱和塑料油箱的强制标准,在减少渗透率方面,铁油箱同样可以通过涂层等技术实现,而后者要比一次成型的塑料油箱要便宜很多。或许这才是现在和通用在华仍然使用塑料油箱的真正原因。

区别对待是最难以被接受的

据了解,含油泵的塑料油箱总成采购成本大概900~1000元,容量接近的铁油箱采购成本只要500多元。如果使用铁油箱,意味着每辆车至少可以节约500元的成本,对于月销量达到1万辆的车型,就意味着每个月可以节约500万的成本,这些钱用来给员工发工资,都可以冲抵年部分年终奖了,这或许就是包括现代、通用在内的合资企业迟迟不愿意更换塑料油箱的原因。

但与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进行选择铁油箱相比,通用和现代在中国国产车型和在欧美日销售车型上却采用塑料油箱,这种双重标准才是最难以被人接受的。由于国内汽车竞争还主要出于销售环节,对于更高的安全性、国际标准的要求、售后服务方面,还没有展开全面竞争。往往消费者的焦点也没有集中于类似于此前的阻尼片、垫片、地胶乃至如今的油箱上,因此这就为长期以来,现代和通用在华使用铁油箱被动的形成了“默认”。

同时,由于我国在规则的制定上仍然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于部分车企来讲,就无法形成强制力,而促使车企“顺应潮流”。据了解,韩国现代在韩国本土推出的新车均为塑料油箱,而在华销售的多数车型仍然大量使用铁油箱,这不能说不符合规定,但被媒体曝光以后,至少让消费者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消费者由此而产生的质疑、愤怒情绪,都需要“始作俑者”来承担。因为实际上中国的消费者承担了太多的“区别对待”,而这一点是最令国人感到愤怒的一点。

作为一个销量排名第二、一个排名第五的通用和现代,理应起到带头者和领头羊的作用。在目前大量推行“本土化”的同时,不知通用和现代是否也能体会到“来自本土的呼声”,莫让问题积攒到“门”事件,再予以重视,否则,历史的教训岂不是白白上演了?(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