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刚过去的2013年2月,大众品牌在中国销售了39.23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44%。这不仅比2012年的37.4%有大幅提升,在接下来几年,随全新捷达、全新桑塔纳、老宝来、朗逸两厢、AO拉长车等一大批廉价车在中国的上市,该比例极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超过50%仅是时间问题。而大众品牌又是大众集团的最核心品牌。

中国已经成为大众集团实现2018年战略目标的核心动力。在其1000万辆规划中,中国市场得承担400万辆的重任。随欧洲市场进一步趋冷,中国的责任会更大。

有必要反思一个问题,对于大众这样一家全球车企,把不少于40%的销量目标集中于中国市场是否妥当?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味着风险最大,但汽车企业并不是赌徒型企业,其对风险有着天然的规避渴望。

20世纪八十年,借助石油危机等有利优势,美国市场迅速成为以小型车见长的丰田全球主要市场,并对通用、福特等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但真正铸就丰田全球领先的,并非美国市场,而是其全球多元化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丰田把实现全球多元化,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加速在东南亚、欧洲、中国等的市场的快速扩张。1990年时,丰田在14个国家拥有20家工厂,到九十年代末,其在26个国家建立了46家工厂。

进入21世纪,丰田大举进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到2006年,丰田的全球化布局已经充分展示了地域多样化和产品的个性化,丰田全球市场布局比其他厂商更加分散,丰田最大的海外市场在北美,但只占丰田全球总销售的31.8%。至2012年,更是滑落至21.3%。

不仅丰田在通过全球化分散风险,后起之秀现代-起亚也是如此。

更多销量集中于中国市场,是大众未来风险之一,更大的危机还包括,为提升销量导致的产品品质降低。

接下来几年,全新捷达、全新桑塔纳、老宝来、朗逸两厢、AO级拉长小车等一大批廉价车,为成为大众提升在华销量的核心动力。

随着一系列低价车的上市,之前依靠产品品质驱动销量的大众,正逐步向依靠低价驱动销量的方向转变。而且南北大众齐头并进,这更免不了低价车型的同质化竞争。

2013年刚过去的两月,上海大众A级车朗逸销量突破八万辆,在单车销量排行中,独领风骚。这一优势或许会进一步巩固。在A级车市,上海大众以朗逸为核心,已初步构建了高、中、低结合,两厢三厢配合的立体攻防。如新朗逸提升定位,对标A+速腾,老朗逸继续对标宝来,入门级的全新桑塔纳对标全新捷达,朗逸两厢对标高尔夫。

2008年-2012年的4年时间,上海大众不仅结束了自己没A级车的历史,而且一跃成了A级车市的新霸主,但这也开启了南北大众全面同质化竞争,尤其是低价车型同质化竞争的时代。

之前,大众在中国更多得依靠品质推动销量,不仅能提升销量,还能树立品牌、强化口碑。而之后,大众可能更多得依靠低价推动销量。短期内,销量可能会上去,但同期会一直消耗大口的品牌价值与口碑效益,久而久之,难免会危机大众的销量。

对于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大众销量提升的核心动力,汽车专家齐二石认为大众在中国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德国人提供了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后,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经营主体都是中国人。因为德国人只要一个利益,那就是利润。

其实大众中国也一直争取对南北大众的管理,但效果不太理想,南北大众依旧像疯狂的印钞机,时刻不停得运转着。

20世纪七十年代,在德国人忙着在美国数钱时候,日本人偷偷的进来了,一脚将德国人踢了出去。从目前来看,德国人同样忙于在中国的数钱。至于DSG问题,能不召回一天就算一天。(文/中车网首席主笔 周丽君)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