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今日说法》在今天的节目中谈到汽车内部污染的这么一个案例,车主状告厂家,自己开车后受车内污染导致免疫力降低,厂家拒绝赔偿。专家说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强制标准去约束厂家注意车内污染物的控制。事实也的确如此,2008年3月1日实施的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制定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车内污染的法规,但它只是提供了标准测量方法,并没有发布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因此,这个法规无法给消费者和厂家提供消费和生产参考。

在此之前,国家环保总局在前年下发过《国家环境友好汽车实施方案》讨论稿,曾经对车内空气污染的各项指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甲醛限制0.12毫克/立方米,苯0.11毫克/立方米,甲苯和二甲苯是0.2毫克/立方米,总挥发性物质TVOC不超过0.6毫克/立方米,基本上和我国实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差不多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至今没有实施。

不光在国内,国外的车主都在面临车内污染这个困扰,因为很少有标准来限制厂家。牵扯到各方面的关系,要么标准陈旧,要么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导致了即便是世界上名牌大厂生产的昂贵的世界名车,车内污染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像美国这样的汽车大国,也只是有环保机构提供汽车内污染数据供消费者参考。目前世界上有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实行了国家标准。

由于新材料的更多使用,车内污染越来越多,而且从调查来看,这个在以前被人们忽视的危害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这个汽车发展大国,汽车进入家庭时间比较短,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舒适性,缺少对于车内污染带来的危害的认知,从而疏于防范,导致很多病患发生。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发起的“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的车内环境检测,结果表明有93.82%的车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

因为缺少制约,汽车生产厂家对污染的重视与否完全取决于厂家的自觉,只要有合格证,消费者在质量投诉方面获胜的几率并不大。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车有的时候就是一场赌局,买到了污染小的车子是幸运的,买到污染大的车子则深受其害而遗憾终生。

因此,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的出台显得极为迫切。

其实,3月1日实施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中规定的采样条件是,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这个状态类似于室内的状态。那么我国出台的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完全可以作为汽车车内污染物限值的参考。不同的是,汽车的密闭空间更小,而且,在行驶过程中还要受热等外部环境影响,这个标准应该更为苛刻才是。

经过半年多的采样,标准制定应该有了一定依据。我想应该是标准出台的时机了。标准出台会利于厂家的技术进步,更有利于车主的身体健康。不知道有关部门还要等什么,难道也需要择机不成?(文/屠龙刀)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