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对于比亚迪来讲,虽然王传福依然对市场表示乐观,但不可以忽略的是,比亚迪欠债仍然超过百亿,如果综合分析比亚迪的近几年的表现,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随着比亚的的扩张,其已经无意当中挖了一个大坑。

进军包括太阳能电站在内的新能源领域之后的比亚迪,我们应该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那就是比亚迪不再是做电池的企业,也不再是做汽车的企业,更不单纯是搞IT产业的企业,更像是集团或者是“杂烩”,不知王传福的精力是否可以跟得上比亚迪“飞翔”的速度?

欠债“更上一层楼”

比亚迪的欠债,源于其“扩张”的需求。无论是从当初H股上市创造2002年H股最高发行价格,还是2008年巴菲特入驻比亚迪,这侧面都体现出比亚迪对于资金的巨大吸纳需求。但借来的钱总是要还的。转入A股以后的比亚迪,不断大幅波动的股票价格、净收益率的不断下滑,体现了依靠资本市场的负面之处,因为搞不好,借来的钱就要面临偿还的巨大压力。

【比亚迪欠债“更上一层楼”】

根据最新年报显示,比亚迪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84.18亿元、长期借款33.7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25%和4.91%。比亚迪流动负债总额为359亿元,长期债务86亿元,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额为28.7亿元,较2012年初增加15.4亿元;一年期偿还的债务总额达113亿元,于第二年偿还约35亿元。与此同时,比亚迪货币资金仅有36亿元。至此,其长短期借款已经超过了100亿,比亚迪盘子足够大,但其盈利和偿还能力足够大吗?

比亚迪资本负债率已经由2010年的65%上升到了71%,这与比亚迪的发展速度并不相符。而据悉,在二级市场上,从2010年到2012年,比亚迪三年没有进行过分红,净资产收益率从22%左右,跌到近乎为0(截止到2012年9月底)。股东几乎只能依靠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多空操作来获利,这与企业发展的原本宗旨,大相径庭。今后比亚迪在现金流和资产配置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将会是,旗下的三大业务版块儿能否支撑如此高的负债率和需要偿还的金额,以确保不会陷入债务危机。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船大难掉头”,对于比亚迪再适合不过了。而如果一旦瘦身,则必然伴随着阵痛。比亚迪近日债务猛增,这与其此前所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据悉,截止到2012年底,比亚迪的三大主营业务都遭遇亏损。

汽车方面,如果观察比亚迪此前遭遇的问题,自从2011年开始,先是原副总裁夏治冰离职,随后进行大规模裁员,然后又因为气囊质量问题被央视曝光,紧跟着就是比亚迪E6电动车起火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比亚迪股票的大幅震荡,同时直接影响了比亚迪车辆的销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2年汽车较去年不仅总体销量下滑了2.85万辆,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超过一半,仅有不足1.5亿元,按照这个速度,取总体流动性债务的20%,比亚迪仍然需要超过10年才可以利用自有资金还清债务。而目前,汽车业务,仍然是比亚迪总体资金收入的超过一半,其汽车业务为集团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其电动车业务始终难以规模化,这也让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

在IT业务方面,比亚迪的主要客户目前仍然集中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受手机销量拖累,下滑明显,而该部分的毛利率在三大主营业务中最低,营业收入所占比也最低,因此IT业务对整体的维持看好成绩基本不起什么作用,反而拖了后腿。

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其主要包括电动车、储能电站、太阳能电站三方面,受到光伏产业整体影响,以及电动车、电站建设缓慢的压力,其太阳能业务没有实现盈利,反而亏损超过10亿元。

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比亚迪而言,三大业务始终难以发力,扩张性思路和主营产品市场疲软的共同作用下,王传福头上的“鸭梨”应该不会很小。

拨云见日 看清主业

可以说,在三个领域中,无论是从盈利贡献还是从营业收入来看,汽车也都一直是比亚迪的主业。不过近几年的扩张,比亚迪并没有集中精力在汽车上,而是多方面的触角都有所延伸:汽车方面主要对电动车以及国际化运营有所动作,IT行业则扩大到微电子领域,新能源则投入巨资押宝在太阳能设备上,但这三点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即比亚迪谋求扩张的心态。

正因如此,比亚迪在汽车领域,多少显得有些浮躁。一方面是比亚迪加速扩张,体现在招聘上就是几乎是“人海战术”,校园招聘之时的大规模招人,几乎成了一道风景线;而在其内部,曾经自称拥有1万多名工程师、10万多名工人,队伍极为庞大。但其仍然没能扭转其低端的现状,反而使得比亚迪的人工成本不断增加。

【仅有比亚迪M6和E6价位超过20万元】

如果比亚迪在将主要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对车型、技术研发、以及研究研发体系、改善内部管理上,或许其不需要人还战术来填充人才流失的缺口。而汽车作为主业,比亚迪应该更多的在如何提高品牌价值、改善车型梯队、突破向上天花板这三方面予以更多的投入。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比亚迪全系车型中,除了M6和E6之外,没有价格高于17万元的车型。显然比亚迪还很难摆脱“低端”的标签,这个问题应该是长期需要王传福来解决的问题,也千万不可因为扩张之后的精力分散而忽略后续发展。

尤其是对于目前“债务缠身”的比亚迪来讲,如何谨慎的收缩战线,重新聚焦,或许可以一解王传福的“压力山大”。(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