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下调汽车关税,是一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好事,但几天下来却演变成为一些汽车品牌蹭热点的闹剧,广大汽车消费者尤其是进口车车主们得不到任何实惠,让政府切实的惠民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威信受到损害。

今年以来,为切实减轻人民群众负担,促进经济更好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政策,与汽车消费有关的就包括汽车关税下调和增值税下调。

根据5月22日发布的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下调政策,家用进口汽车税率从25%降至15%,零部件从10%降至6%,降幅之大引起社会强烈反应,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车主们翘首以盼这项切实的惠民政策落到自己头上,但这几天汽车企业的行为却让他们失望。

关税降低政策出台后,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林肯、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纷纷发表声明宣布降价。

但中车网在北京、山东等地多家4S店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所谓的官降只是文字游戏,即使像沃尔沃这样声称将“将降税金额全额回馈消费者”的企业,在终端市场的实际售价也没有进一步的优惠,更是集体回避零部件降税这一车主关心的实质问题。

由于垄断原因,进口车售后零部件贵一直是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数据显示,由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进口车销量也在逐年增加,仅2017年,中国进口车销量就已经高达121.6万,同比增长16.8%,增幅是整体车市的8倍,而仅奥迪一个品牌保有量就高达400万辆。

毫不夸张地讲,此次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下调涉及上千万家庭的实际利益,但却演变成某些汽车品牌的闹剧,恐怕政策制定者都没有想到。

加上之前的增值税下调的政策,实际上中国政府给予的优惠力度相当大,但这些品牌不但没有让利消费者的意思,反而借机玩起割韭菜游戏,在利益面前彻底撕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虚假外衣。

在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成立之前,原国家工商总局与国家发改委多次对汽车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对消费者反应强烈的“零整比”进行调查,处罚了奔驰、宝马、奥迪、丰田等企业,维护了中国消费者利益,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尤其是豪华品牌零部件价格高,买得起车养不起的问题。

这也证明,要想让政府的降低进口车关税这个惠民好政策真正令消费者得到实惠,市场监督不能缺位,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出面,不能纵容“乐了商家、坑了群众、害了政府”的闹剧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原文作者:高斌
编辑:王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