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降薪自救

11月21日,一份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发布的内部信在互联网上传播,内部信显示,威马正在执行的整体降薪计划。沈晖在信中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 70% 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威马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早已公开化,今年10月,威马计划降薪的消息已有业内媒体披露,威马汽车副总以上高管主动降薪50%,甚至一度有威马拖欠上海总部大楼的物业费的消息流传,后虽经威马方面否认,但今年6月的威马招股书中就曾指出,其面临的风险包括“缺乏必要资金”,可见威马的财务压力之大。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成立至今,威马一共获得4轮12笔融资,总计金额超过410亿,在去年10月,威马还曾获得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资方为电讯盈科、信德集团和广发信德,为香港李嘉诚、澳门何鸿燊家族相关企业。

在业内,威马一度作为资本雄厚的代表被市场看好,但威马的发展走势显然与市场预期不符。据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威马亏损逐年大增,三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170亿元,截至2022年3月,威马现金等价物仅有36亿,财务压力逐渐凸显。

对于沈晖的降薪计划,从财务数据来看,威马汽车包括管理层在内的行政人员,2021年薪酬合计高达21.06亿元。其次,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2.74亿元,制造岗位员工2.01亿元,销售人员的薪酬总额为1.55亿元。彼时,沈晖还曾因独占12.62亿元的“天价”薪酬闹出不大不小的舆论风波,后得到官方澄清。

但无论是何种薪酬构成,显然,沈晖的降薪计划对于解决威马汽车的困境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象征意义大过实际。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就此次降薪对中车网表示,“虽然不能简单认为降薪就代表资金见底,但至少在上市预期减弱的时候,要加大对财务支出的管理、精打细算过日子。“

IPO前景难测

对于威马汽车而言,能挽救当前危局的方案无外乎找到大规模的外部注资以及通过内部的自我造血缓解财务压力。在外部注资方面,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威马汽车正在加速推进IPO,今年6月1日,威马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不过,且不谈财务压力剧增之下威马能否顺利IPO,今年9月,领先威马一步完成IPO上市的零跑在资本市场表现并不乐观。零跑汽车在今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到今年9月底,已经成功上市。

作为国内第四家上市的新势力企业,零跑却遭到资本市场的冷遇,在公开发售阶段,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共录得3151人认购,未获足额认购。上市之后,首日破发,次日股价近乎腰斩。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零跑汽车港股收盘价为18.74港元/股,较48港元/股的发行价已经跌去大半。

此前,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曾对中车网表示,“零跑汽车股价依然处在低位徘徊,而不断探底的股价,也将进一步影响零跑汽车后期从证券市场融资的能力。”在业内人士看来,零跑上市并不代表能够成功上岸,也难以向资本市场借力。  

零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无疑对包括威马在内的未上市新势力都是一记警钟,值得一提的是,亦有分析人士亦中车网指出,“互联网造车的热度开始减弱,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占据份额的势头越来越强,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自我造血失效

而在更为关键的自我造血的能力上,销量端的失速则让威马汽车失去自我造血能力已久。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7.6万辆,同比增长85.8%;1-10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其中,10月威马汽车的销量仅为1117辆,同比去年的5025辆已经跌去8成,1-10月,威马汽车的累计销量不足3万辆。

事实上,在2021年,威马汽车的表现虽然不及“蔚小理”出色,但全年4.4万年销量,同比增长96.3%,仍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排名第五,在2021年11月份举办的广州车展上还曾带来旗舰新车威马M7。彼时,官方还曾表示,威马M7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遗憾的是,面对愈发严峻的财务危机,新车威马M7也再无官方明确的上市信息。

销量持续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威马产品力的不足,官网信息显示,威马汽车在售车型为W6、EX-5Z以及E.5。从产品结构来看,除了销量主力E.5今年偶尔达到3000辆,在市场上掀起一定浪花,W6以及EX5的销量贡献十分有限,月销量难过千台。对此,有业内分析师就曾对中车网表示,“威马的产品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不够突出,当前威马所处区间,产品同质化严重,威马品牌影响力也严重不足。”

此外,口碑的滑坡也为威马的衰落埋下伏笔。从2021年底开始,威马汽车先后出现连续自燃,锁电等舆论风波,并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引发大批威马车主不满。在对威马口碑造成重挫的年初的173名车主锁电维权事件中,就曾有参与维权的威马车主代表对中车网表示,“威马高层的短视和急躁,既不注重产品,也不注重服务,生意做成了一锤子买卖,为了利益不顾及用户感受,市场最终将会抛弃这家企业。”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