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发改委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关于成品油价格有关热点问题的说明》一文,以回应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国内油价高于其他国家的舆论。

对于国内油价过高的争论在数年前就有,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来自消费者的声音代表了民间大众的立场。自此,国内燃油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改革也势在必行。眼下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讨论,借助了网络的力量形成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又恰恰发生在国内逐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之后,过去人们对油价的不满也都更加集中地针对主管部门以及国内的石油石化巨头——燃油价格的操控和垄断者。由于参与讨论的人群比较复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专业人士,以及行业权威,从上到下,轰轰烈烈,不能不让主管部门有所触动,尽管在不同的场合做了一些解释,但是并没有消减人们对国内高油价的质疑和不满情绪。

这个《说明》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简述,作为消费者的老百姓来说,关心的无外乎两点:国内油价是否真的过高,“高高在上”的油价什么时间进行调整,至于石油石化企业的利润、对经济的影响等等相信大家也不怎么热衷,因为与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这个《说明》代表了发改委的意见,在国内油价高低水平问题上,通过与其他国家油价的对比进行了解释,或者说是自我辩护,笔者觉得这不怪发改委,把国内油价放在世界范围内观照,确实不够高,而且很多原因也在促使国内油价必须要高过许多国家,从这点来看好像我们消费者已经是赚了大便宜,政府也在为袒护消费者的利益。只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能力,中国人的收入远远不及美国,这一国情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当然了,不是说我们“穷”就一定要喝廉价油,这就是像是汽车产品一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买同一辆车中国人付出的要比美国人多,况且国内大都是被来外淘汰掉的东西。

这只能怪我们生在发展中的中国,而不是发达国家的洋鬼子。我们在消费上盲目追求与国外同步,但在生产能力上特别是对生命个体的关照上欠考虑。

再来看发改委对于油价是否即时调整的问题,对上次调价也做了说明,这次是否要调关键看在达到22个工作日周期后油价的运行情况,如果符合平均涨跌4%的条件就会调整,这个问题没得说。当然,发改委误以为舆论的要求就是现在就要调,就要改正上次调价的“错误”,可见他们可能感受到了上上下下的压力,有点恐慌。其实,既然有了调价规则,就要按照规则来执行,消费者又不是不讲理。当前人们探讨的不过是在未来满足22个工作日之后油价的运行状况,普遍的一致的观点就是降价,发改委不必急于自我辩护。难道说,过几天油价的运行果真符合降价条件,发改委却视而不见吗?对此,《说明》的第六条说“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存在‘涨快跌慢’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我们是相信政府的。

此次讨论并非没有意义,即使将来油价不能调整,因为不够条件不进行调整当然没啥好说。而从另一个方面,比如国内油价已经呈现松动的情况,在许多地方石油石化企业的批发价有所调整,因此国内油价应该参考市场行情。就像汽车的价格,厂家有官方定价,经销商也有根据当地市场实际而进行调整的权利。那么,“下线”的调整就有可能影响“上线”的姿态,导致重新确定官方价格。发改委也说,只设定最高限价,零售可以往下浮动,但是如果不对这个官方的最高限价进行适时调整,企业的努力方向还是要摸高,而不是放低,放低是暂时性的。

笔者的设想就是,国家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对价格进行调整,而不是硬卡什么22个工作日油价平均上涨或者下跌4%的条件,不是一味地被国际的原油价牵着鼻子走,起码要看看国内的市场需求情况。这样一来,即使到了22个工作日周期,即使符合调价条件,油价也未必要进行调整,因为国内的实际情况在限制着呢。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际油价不稳定,比上次调价的时候要低,而且国内需求疲软,那么国内油价就应该下调。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