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或成新能源之都 特斯拉贡献突出

2月19日,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发布“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售销量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上海是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多的城市,去年全年共销售新能源汽车24.2万辆。

目前,上海市是国内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前不久,在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公示中,据上海市官方披露,截止2021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62万辆,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50万个,全市车桩比约为1.3:1,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这一过程,特斯拉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特斯拉项目落地上海,2019年工厂开始动工,2020年正式交付,随后两年时间内,特斯拉就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霸主。据官方透露,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了超过1500亿元,占上海新能源车产值的93.75%。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产值上来看,作为上海汽车行业的龙头,上汽集团在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这一过程中却悄然隐身。

对此,汽车分析师钟师对中车网表示,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最大汽车制造中心的上海,首先追求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吸引各方在此设厂、建研发中心、设商贸中心等。而作为上海国资委直管的唯一的本地国有汽车集团,上汽责无旁贷要为上海承担重责。

早在2012年,国务院曾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此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此情形下,国内首批造车新势力成立,理想落地北京,小鹏前往广州,哪吒布局桐乡。

随后,2017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同年,广州市研究通过《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

而上海方面,2019年上海市明确指出,上海汽车产业将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同时,上海正在以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战略摇摆  上汽集团新能源失策

在汽车行业,一度有“得上海者得天下”之说,上海作为国内汽车产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除特斯拉以及上汽之外,上海还吸引理想、蔚来、小鹏、哪吒、威马、天际、爱驰、华人运通等多家新能源企业入驻。

一名车企内部人士对此表示,上海是目前新能源新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城市,本身上海新车销量体量也比较大,因此很多新能源品牌会发力上海。

同时,另有不愿具名的车企内部人士指出,上海是国内保护本地品牌保护的最好的一个地方,并举例称,在上海的大街上,满是荣威的绿牌,而别的基本看不见。

然而,上汽集团坐拥地利,并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最终不仅未能竞争过特斯拉,且在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的竞争下,上汽集团在国内中高端新能源赛道上的存在感愈发稀薄。

其中,蔚来、理想已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小鹏、哪吒产品布局日趋完善,而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还没有一款拳头产品出现。乘联会数据显示,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已经逐渐迎头追上。

这一趋势并非全是特斯拉以及其他新势力发展更快,更多的问题,则源于上汽集团自身战略问题。作为本土的国有汽车集团,上海市在支持上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是予以政策扶持的。

2021年初,上海市还在《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支持上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至202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超过30%,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超过20%,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综合实力国内领先。”

钟师也表示,其实上汽多年来一直对新能源汽车持续投入不少,技术基础也积累不少,但功亏一篑,在最后的产品市场发力上没做到与上汽规模相称,至少与同是地方国企的广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上,广汽埃安力压上汽乘用车,而广汽埃安早在2020年11月正式独立,现已进入混改新阶段,谋求上市。

广汽埃安内部人士对中车网表示,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原因首先在于广汽集团的战略成功并贯彻到底,关于新能源的布局,广汽埃安(前身“广汽新能源”)从2017年开始,从技术到平台到营销模式,全都是专属打造;其次技术至上的价值观,广汽埃安内部把为用户提供领先的科技作为企业使命。

而钟师指出,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上失速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汽集团总体战略摇摆,在具体战术上没及早解决好用什么品牌承载新能源汽车,产品策略如何有效布局。整体来看就是起步较早,过程缓慢,成果寡然。

飞凡汽车的独立过程则体现上汽战略的缩影。飞凡汽车前身R汽车最早是荣威旗下高端纯电品牌,2020年11月份R汽车宣布脱离荣威独立,成为与荣威并列的上汽乘用车旗下的第三个品牌,直到去年10月,最终才彻底独立,成为单独运营的公司。

另一方面,智己汽车虽然宣称从立项到交付,用了22个月完成一个品牌从概念到产品落地的“蜕变”,但这一举动更是隐藏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上落后的焦虑。

品牌梳理完成  上汽集团强化发力

上汽在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过程中隐身,表面上只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上转型落后,但宏观层面上是新旧时代,领军人物的更迭。

过去,上汽集团是无可争议的燃油车时代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胡茂元功不可没;而在新的时代,上汽集团没有更进一步,反而进入衰退期,却与陈虹不无关联。

2014年陈虹接替胡茂元成为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掌舵上汽集团的八年间,汽车行业发生惊人变革。在2018年,陈虹带领下的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705万辆,彼时,上汽集团如日中天。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陈虹挂帅的“L项目”(智己)才开始筹备,但早在2015年,陈虹就曾预测到2018年或2019年新能源汽车会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另外,在2018年,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交付,由此,2018年也被称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元年。

并且,就在陈虹做出预测后一年,陈虹一手提拔的高管也看出新能源汽车的机遇,相继出走,并陆续进入新造车势力。

2016年3月,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海亮离职,随后加盟乐视汽车,现任天际汽车董事长。2017年11月,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离职,随后加入电动汽车和未来出行公司 EVELOZCITY(现为CANOO)。还有上汽集团CFO谷峰也在2016年离职,后以联合创始人兼CEO加入爱驰汽车。

虽然,当前陈虹高举高打发展新能源大旗,但就如上述分析师所言,一直以来未能厘清新能源产品布局策略是上汽的主要问题,最终也导致智己、飞凡至今未能成气候。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对中车网表示,上汽集团和特斯拉对比来看,作为内资企业,上汽集团主销新能源车型单价不高,在这一点上,更体现出特斯拉产品高端化的优势。

对于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未来,钟师则表示,现在上汽集团开始强化发力,品牌梳理清晰,期待飞凡与智己双品牌的产品矩阵越来越丰富。

对此,上汽集团有关人士对中车网表示,今年智己飞凡还会有新车推出。另外,在市场新的风口电动MPV上,荣威品牌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将会推出纯电动MPV IMAX8 EV。

本文系作者 黄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