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近日,媒体曝出宝马在印度的业务涉嫌逃税高达1.2亿美元,遭到印度当局调查,这对宝马来讲,可真的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说印度对于宝马而言是一块儿蛋糕,但总咬的话,牙也会有酸掉的时候。
宝马作为外来户,被征收关税,本是印度作为保护和鼓励本地制造业的正常之举,但问题就出在了关于CKD还是SKD的问题上。根据印度的相关规定,印度对经过组装的零部件(即SKD组装的部件)最高征收的关税高达100%,而对未经过组装的(CKD组装的零件)零件仅仅征收10%的关税,两者相差巨大。而加上CKD到SKD的组装过程,以CKD的关税进入印度市场,实际上比关税差额能节省更多的成本。
仅宝马被印度海关查到的一批发动机与变速箱设备价值就达到460万美元,同时不排除此前已经通过上述方式逃避税款,总计达到1.2亿美元的可能。甚至印度借此对包括福特、通用、本田等多家企业同期发布了税务调查。
单从印度角度来考虑,此举对保护本国税收,以及保护本地汽车企业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宝马而言,似乎应该想更多的方式在成本和市场方面来进行提升,以便于进一步巩固在印度的市场地位。显然,采取涉嫌逃税的方针性质近“擦边球”,这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随着印度海关管控严格和关税壁垒随时调整,宝马时刻面临着外在不确定的风险。
从宝马目前在印度的投资规模和建厂情况来看,目前宝马在印度投资投产的工厂已经有多家,其销量也已经是印度豪华车第一。与对当地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相比,印度方面有更多的理由来对宝马发难,因此宝马之举对于其在当地的企业形象着实不利。
【宝马印度逃税遭到当局调查】
除了在南印度的钦奈工厂最早与2007年开设之外,近几年,宝马新建的基本都是组装厂。和中国类似,一方面宝马使用印度当地的一部分零部件(该部分受到印度政府一定程度的保护),一方面则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等多数零部件,这也是促使印度当局对宝马发起调查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在将组装厂落户印度的同时,却并没有将研发机构,甚至核心生产商下放到印度当局,这对于印度的汽车工业而言,同样没有什么提升作用,而仅仅成为抢占时候的工具。
随着印度市场的崛起,逐渐增加的竞争对手、印度对于本国汽车工业的扶持和保护,必然会更进一步。消费者方面更多的认可的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哪个品牌能满足和创造消费者需求,在未来,将会得到回报。
因此,当宝马计算关于关税的问题同时,不如多关注一下印度汽车市场的细分空间以及应对政策。比如就宝马当地印度偏爱小型车的状况,除了mini之外,是否可以考虑提供比有品牌附加值更为实惠的产品供市场选择。
同时,在服务方面,宝马是否可以考虑将自身的管理体系和精神,以及对于当地高管进行更多的吸纳,让宝马在印度攫取利润的同时,能切实的提高印度的汽车工业服务水平,此乃双赢之举。
为此笔者建议,宝马在印度应该采取更为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免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