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层面来看,不少人认为,新能源汽车为我国车企提供了新的起点,是个“弯道超车”的途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能源汽车没有捷径,在技术和市场上都实现百花齐放才是正轨。
新能源没有捷径
新能源从电池的角度来讲,的确算是一个新事物,也正因为如此,“新的起跑线”才被以冠名,但笔者认为,越到此时,越要清醒的意识到,即使是新起点,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这一点上没有捷径。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绕不开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长期积累。体现在具体问题上,核心问题在于对动力系统的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零部件的自主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制造装备和试验测试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基础能力并不扎实。
因此,自主的纯电动车,看起来更像是“拼装”的产物,而并非具有自我生命力和价值的产品。从整车的角度,无论在品牌上,还是市场接受程度上,国外市场和外资品牌在国内都以“更高级”的形象亮相。自主的纯电动车的开发,并没有什么捷径,对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无法单纯的通过大规模的补贴来让消费者接受。
目前国家对于新能源补贴的政策高达6万元,再加上地方补贴,北京上海的补贴额度已经超过10万元,并且不受限牌限制,单纯看价格,补贴后的十多万元的电动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价格差距明显缩小,但消费者更担心的仍然是纯电动汽车在安全、品牌、市场等各方面的现状。
纯电动车尚且如此,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逻辑也如此,上述沟沟坎坎需要厂商不断的努力予以填平,这是目前新能源开发状态真实的体验。
新能源之路应越走越宽
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阶段还比较狭隘,各大主机厂对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更感兴趣,而对于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周围配套设施的设计供应、产业链标准化的推行显得并不充足。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就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外围设备方面,目前充电桩的建设很不够,对于北上广这样的大型城市,电桩往往铺设在比较远离市区之处,市区车辆最多之处,充电站密度却较少。这方面不妨与写字楼、停车场、便利店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改造升级,以让纯电动车能有更多途径完成充电,也可以消除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续航能力的后顾之忧。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汽车应用的动力系统,可以采取国外合资、国内独立研制并行进行的方式,加快掌握技术产权,实现技术突破。与高校进行联合、采纳来自民间具有潜力的应用、“农村包围城市”等等,让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通过更为宽广的渠道实现全面掌握。
在标准方面,典型的就是充电桩接口的国际阵营。不仅限于此,许多其他的标准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证主动权的把握。
总之,在新能源之路上,与主机厂推广的纯电动车的同时,其他有关新能源的一切相关产业和规则,都应进行积极跟进,为新能源拓宽道路。
百花齐放才是正轨
从政策的角度,政策补贴一度集中在插电式纯电动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传统混合动力、氢动力、燃料电池等诸多的新能源类型却似乎被从国家层面排除。单纯的押宝在纯电动车上,这是一种思维惯性,也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
发展新能源目标是节能减排,“黑猫白猫”哪个效率高用哪个,是解决当下体改传统汽车的一个有效途径;于此同时,不断的攻克技术难题将提高独立研发能力。
好在不久后施行的补贴将按照节能效率进行补贴,这更为合理。与之对应的应该是技术路径必须多样化,混合动力及传统汽柴油车的节能改造以及各种新能源类型的支持,将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有利于了市场竞争的机制下,“自然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但无论怎样,在意识形态上,都要摒弃新能源“大跃进”式的发展,即使是形式上的,也需要辅助在基础工作的脚踏实地,攻克难关,这对于新能源行业长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百花齐放的发展方式也远比“押宝”式更容易接近成功。(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