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汽车产销连破新高,在兴奋之余又有些忐忑,总觉得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和陷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促成中国车市连续增长的背后,是诸多指向性非常强的政策在强力支撑,也就是说车市增长,靠的不是汽车企业的实力和产品品质,这也造成了汽车产业发展存在“软骨病”,一旦失去政策 “特效药”,国内汽车产业将无所适从。

经济危机的突然袭来,一棒子就把车企打懵了,业绩下滑成为08年国内车企年度总结上的清一色,危急之下各种问题纷纷暴露无疑,大家对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也普遍达成了共识。继而国家出面收拾危局,多少年来都未能成功推出的燃油税、购置税以及旨在振兴二三级市场的汽车下乡等政策,在短时间内连续出台,国家对汽车结构性政策指导,在几个月内走完了本应几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走的路,国内汽车企业就像“西红柿打了催红剂”,一夜间熟了,短时间能随着出现了惊人增长,但这些是短暂的。

众所周知,催红剂催红的西红柿有色无味,当然更没有营养。政策扶持下的车市,就犹如被催红的,一下子被催肥吹大,外表看着很鲜光,其实里面没有真东西。想到这里,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中国车市迅猛增长欢呼了。

当然,笔者并不赞成坐以待毙,而是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国内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首先,企业要摆正心态。面对车市的实际情况,作为汽车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以应对(不仅仅是“胜不骄、败不馁”的问题,这是匹夫之勇)。从4月上海车展各个企业的情况看车企似乎已经被胜利所击倒,盲目、自大弥漫在(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间),无论是奇瑞、吉利、华晨,或是长城纷纷推出了大量的新车型,这里包括轿跑车、高档轿车、高档SUV等等。一言以蔽之:自主品牌一起向“高”看。有点阳光就灿烂,刚刚出现销量高增长的端倪,就忘却了08年下半年市场整体下滑的苦痛。笔者认为,目前国内车市的目标不应该是“寻高求大”,而是以踏踏实实的步伐,认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重点放在有实力有基础的领域,例如小排量轿车、SUV等。

国家适当放缓政策投入步伐,“一股脑”势必造成企业消化不良,影响政策扶持效果。政策永远都是“治标不治本”,应该把政策重点放在引导上。政策出台也需谨慎,拿今年初出台的政策看,由于匆忙缘由,这些政策都存在着部分的不尽人如意。例如:在农村市场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微轿,竟然不包含在下乡政策里面;消费税虽然出台,但是贯彻并不彻底,到现在一些二级公路的收费站依然矗立。

当然,政策并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它的方向是对的,无论哪个政策,其实都是在鼓励节能减耗,这也是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初衷。中国乘用车领域区域成熟、有一定实力基础的是小排量领域(或者说是A级车领域),列出能够在销量排行中露脸的自主品牌汽车:QQ、F3、自由舰、夏利、骏捷,包括目前市场表现不错的同悦、炫丽等新进车型,无一例外的都是A级车或者A0级车,而在中高级车领域能够拿得出的自主品牌轿车,笔者还真的想不起来。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