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车展很多,车很多,残疾人也很多,但是唯独残疾人用的车总是那么少,这不禁让人有些失望。
我们不是生产商,但是作为顾客的我们最知道什么产品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想有台车,那些因为种种意外导致肢体残疾的人,同样也想拥有台车,至少也应该是有他们能方便上下的车。
据2007年的统计,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全国残疾人数比1987年增加了3132万!肢体残疾人上升到2412万人;而时间又过了近5年,相信这一数字也在继续上升。肢体残疾人士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出行也不便,因此有可能再也与开车无缘,但是好在科技的出现,让我们有了这一可能。
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中,丰田展示了他们为残疾人所设计的MPV,同样,丰田在今年北京车展上的展出,立刻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attachimg]0[/attachimg]
丰田此次亮相车展,表明了以人为本的鲜明主题,退一步说,此次如果只是个熬头,那么也至少表明了厂方的一个态度,或是利润驱使,或是政策所致,总之,这块儿的车,我这么大的丰田厂,应该做。
[attachimg]1[/attachimg]
正如前图所述,副驾驶的座椅在操作人员的演示下,先向外旋转90度,再慢慢的倾斜降低,直到降到比较方便上下为止,不少腿部不便的朋友,便可以很方便的进入副驾驶进行乘坐,而车上的电源开关以及遥控器的控制可以保证无论在车外还是车内,都可以比较方便的进出。同时,在后备箱的中央,可以折叠出斜坡连接到地面,方便离不开轮椅的乘客上车。
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国的那么多进行量产的企业没能推出这一成果,并公示给大众。
上述福祉车也许并不完美,比如,主驾驶并没有上下的功能,独腿人士进入主驾驶可能不便;没有针对特定的残疾人进行设计;乘坐轮椅上下副驾驶的乘客如何更加方便的安防轮椅等等。
但是这些并不应该是阻碍产品问世的问题,“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就像当今的互联网,早在10年前有多少人能想到会有如此的普及?而推动其发展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这更多的是看我们想为之出多大的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国,车祸造成的伤残人士也居高不下。而制造残疾人用车的,当今大多数都是规模不大的民企,地域上也很有局限,能使用上的残疾人,则更是稀少,这也导致了大家觉得这块儿没有利润,市场不好做等等的诸多因素,从而进入怪圈:一方面残疾人有这个需求,另一方面车企却不屑一顾。
[attachimg]2[/attachimg]
如今提倡和谐社会,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思考,怎样能达到这样的双赢效果。笔者认为,这至少要从两方面做起。
作为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应该秉承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进行这方面的开发,与当下制造残疾人用车的企业进行合作,一起探讨行之有效的较低成本,容易生产,和便于推广的方案;同时还可以用企业的形象和资源来和重点院校进行合作,一起来进行开发,鼓励同学进行志愿者服务,这无疑也是积累好口碑的一种方式。想当时,笔者读书的时候,哪个同学能和企业合作项目,那可是万人羡慕了,可从侧面也显示出一方面我国教育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项目的匮乏,没能提供更多的项目让在校学生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日后企业的用人成本。
而作为政府,则起着背后推手的重要作用。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推出便民措施的政府职责之一,在企业的研发和推广上,政府应予以更大的帮助。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本身就容易被人忽视,而当今为其建设的如无障碍电梯,盲道等等,都不失为好举措。在机动车的问题上,笔者同样希望政府能办更多的事,或是对残疾人采购进行补贴,或是对车辆的研发进行补贴,或者参与汽车推广,让小型民营企业继续有动力去做这个产品,也帮助国字号企业进行扩大生产,甚至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和售价,真正的进行推广,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福利。在这里,政府作为老大哥,显然有着带头示范作用,所以,笔者希望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能看到更多政府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正如上图所示,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健全的,但是当有一天我们坐到轮椅上的时候,或许,我们才会真切的感受到残疾人士心中的苦闷——2012,愿明天更美好。(文/中车网 孙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