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计划出车 小米已落户北京

9月13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讲话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可能地将资源进行市场化集中,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近日,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来到吉林,与中国一汽集团完成了相关合作事宜的深度洽谈。在此之前,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等领导会见了雷军一行。

见面会上,景俊海希望小米集团能够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加强与中国一汽集团以及吉林汽车配套企业合作,积极融入吉林现代新型汽车生产体系,共创美好未来。

雷军对此表示,将抓住汽车产业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与生态整合优势,与吉林汽车企业对接合作,努力打造高品质汽车。

中车网也针对此次合作洽谈采访了一汽集团相关人士,然而,其并未透露相关具体情况。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小米与中国一汽集团完成合作洽谈后,某零件厂商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首款车型,且此后三年中,每年推出一款新车型;三年总销量达到90万辆。

关于小米集团入局造车领域,每一步进展都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以及消费者的密切关注。就在9月初,小米集团完成了汽车公司的注册,名称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人民币。除雷军本人担任公司法人外,其总部也落户在北京亦庄。

汽车分析师张翔对中车网表示,小米汽车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政府补贴政策存在的窗口期,迫使小米加大投入、加快造车进程。如果与一汽集团合作,可能在汽车制造方面依靠其丰富的供应商资源,省去了资质申请的成本。而对于一汽集团而言,合作大型互联网公司也会为其带来智能领域方面的利好。

 

投入半年盈利造车 小米造车成豪赌

就在小米汽车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8月31日,格力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司法拍卖以近18.28亿元的价格竞得银隆新能源3.36亿股份,占银隆新能源总股本的30.47%。同时,董明珠还将其持有的17.46%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委托于格力集团使用。完成交易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集团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正式进入造车领域。

相比于格力集团在造车领域的投入,小米集团似乎更加激进。在今年3月份,小米集团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后,计划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

经过中车网对小米集团今年半年财报的分析发现,小米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为8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经营利润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集团盈利107亿元,同比增长98.1%。从营收结构上看,其智能手机业务以67.3%的占比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入局造车领域这5个月的时间中,小米集团首期投资便投入了其今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经营利润。

根据小米集团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消息,中车网了解到,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已经建起了近300人的团队,并持续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招揽人才。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在接受中车网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投、融资,从而增加造车方面的资金支持。对于格力在造车方面的策略,100亿元的投资会产生更大的风险。而在小米集团则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将风险成本降低,从而可以砸钱加快造车进程。

 

产品定位中高端 渲染图抄袭被威马打脸

就在9月7日,小米社区官方公布了米粉墨菲对小米汽车的畅想,并配有小米电动汽车M1的渲染图。随后,因其外观与威马Maven相似度过高,被威马官方和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留言“打脸”。且小米官方在第一时间删除了相关微博。

“闹剧”的背后也引起了不少人士对小米产品的关注。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曾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直播中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将定位于中高端,售价可能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另外,在具体车型方面,雷军表示目前正在轿车与SUV之间抉择,尚未最终确定。

就其对2024年推出首款新车以及后续三年总销量达90万辆目标而言,在实现方面似乎有些困难。在今年汽车行业整体缺芯的影响下,新能源市场销量有着明显的上升。根据乘联会对今年1-8月乘用车市场分析,新能源汽车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以国内新能源市场中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来说,自2020年4月理想ONE上市至今年4月,其总销量仅为5.35万辆。而早在2018年入局新能源造车行业的蔚来汽车,自2018年7月首款车型上市后,至今年7月份,在售3款车型在3年间总销量仅为13.07万台。

任万付也表示,国内汽车市场分布大多呈枣核型,大多数高端车企在产品线和产品价格方面均有所下探。未来几年中,10万至20万元市场所占份额依然很大,如果小米汽车将产品价格定位于此,在实现销量目标上可能较为容易。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车网表示,在2024年往后3年总销量达90万辆,对于小米而言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其产品能以更低的价格拥有更高的品质,可能对将来新能源市场有很大冲击。但在新能源中高端细分市场中,实现销量目标是不可能的。

原文作者:张琦
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