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09年之后,国内车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出奇的火爆,一时间国内外各大车企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要加大投资扩张产能。仅昨天一日,就有东风日产、奥迪和上海大众3家车企传出扩产动向。而近一个月来,宣布产能扩张计划的乘用车企已有10多家。在海外车企不断停产关厂,缩小规模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却频频宣布扩产,不得不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2009 年5月25日,广汽丰田第二工厂正式投产,同时新车型"汉兰达"下线。第二工厂投产后,广汽丰田的产能将从年产20万辆提高到36万辆。广汽丰田将今年的销售目标定在18.5万辆,比去年增长8%。本田公司7月14日宣布,东风本田合资公司湖北武汉工厂将于2009年7月底开始进行扩产,扩产后工厂产能将有原来的16.5万辆提升至20万辆;本田在华全部产量将提升至61万辆。7月20日,长安宣布累计投资32亿元,把长安自主轿车基地从20万辆年产能扩大到40万辆,未来3年内还将开发、投放13款新产品,打造百万台级的产能。7月初,吉利则表示到2015年希望完成产销200万辆的目标。7月29日,东风日产对外正式宣布,将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广州花都扩建24万台产能的新工厂。同一天,奥迪也传来消息,计划在今年9月在中国开设新工厂,计划投资 10亿人民币,预计产能达10万辆;无独有偶,上海大众也传来消息,其南京工厂计划新增产能20万辆,为投产“NMS”中高级项目做准备,建成后上海大众的产能将突破100万辆。

但是国内汽车市场真的会如车企预计的那么好吗?事实上,根据各车企已经公布的规划,到2010年,国内14家主流汽车企业的产能储备之和高达已1582万辆,而2009年,据中汽协预测,我国汽车产业全年的总销量将在11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年销售量尚不足1000万辆。另外,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称,2.0L排量的轿车不太可能在年内获得购置税减免的优惠;工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联合推出的新油耗标准,将对一些油耗技术水准要求还不够的企业产生经营财务上的压力;同时随着7、8月份淡季到来,和前期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刺激效果的逐渐减弱,汽车销量会有所下降。可以预见到2010年,国内的汽车产业出现过剩是肯定的,甚至在今年的下半年就会发生。产能过剩的最大风险就是价格战可能趋于恶性化,进而吞噬企业盈利。

既然有这样的风险,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车企还是要在中国扩展自己的产能呢?2009年全球车市的不景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国外市场汽车需求降低,增长放缓、停滞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就成了各大车企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中国市场无疑就是可以提供增长点的市场。首先中国的经济形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依然良好,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再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车企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小保持乐观态度。简单的说,从目前的数据上看,供求关系是会有饱和的风险,但是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还远没有像欧美市场一样趋向饱和,还有相当大的潜能。而谁在中国市场取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做到领先一筹。因此,这一轮的扩产逻辑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国际市场需求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中国市场扩大产能,不仅可以更多的占领中国市场,在国外市场需求还是复苏时还可以将低成本生产的汽车再卖回去,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产能过剩有可能造成价格战,降低企业盈利这一方面来说,可能对于自主品牌的影响更大,毕竟自主品牌的优势只有价格,其品牌、技术和营销能力都相对处于劣势。而对于那些国际大品牌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更多的会采取产品技术升级,开拓更多细分市场的办法来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何况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市场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国外。就算单车利润略有下降,只要占领市场,其整体利润依然不会降低的。

而自主品牌最近频频高举高端牌也正是为了摆脱其只有价格优势的尴尬地位,以便于在日后的竞争中能保持更多的竞争力。像是肩负奇瑞战略转型的A3是目前自主车型中唯一价格波动不大,且售价较高的车型,而其销量基本稳定在6000辆左右。虽然还有差距,但是至少看到进步。

不论怎么说车企夸张产能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个好消息,毕竟供求关系紧张的话,车价居高不下,产能的增加不但可以可以拉低车价,还可以给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我们了观其变。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