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以来,摩尔定律一直是IT行业发展的铁律,即每18个月产品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降低一半。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手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性能记录不断被刷新,而价格却一降再降。

那么,汽车行业是否也有与摩尔定律相类似的规律呢?笔者注意到,从2002年中国私家车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的规模大概增长了十倍,最具代表性的车型(如捷达)价格普遍降低了一半。但主流汽车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水准似乎却并没有像摩尔定律所揭示的那样持续上升,甚至有些时候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同样以捷达为例,2002年的捷达使用软质材料的仪表板、手套箱带阻尼设计、五气门发动机等高技术或高质量水准的设计,但2004年捷达改款之后上述设计便全都不见踪影。与捷达相似,几乎所有的A级车产品全都在内饰材质上采取了降成本策略。

[attachimg]0[/attachimg]

国内A级或A级以下车型产品品质下降的原因归纳起来无非以下3个方面:

1、 竞争加剧,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厂家必须更加严格的控制成本

2、 国内消费者普遍缺乏用车经验,对品质的要求不高,这给厂家降成本战略留出了空间

3、 国内消费者对外在工艺品质和造型设计的要求普遍高于内在品质和内在技术(如底盘系统的技术模式等)

位于市场中低端的A级车如此,那么相对高端一些的B级车(如帕萨特、凯美瑞等)市场又如何呢?

由于最近一年国内多款主流B级车产品先后换代,让我们有机会对其品质和性能做一次完整的跨代对比。各厂家的产品理念以及这些理念背后的诚意大可通过这次对比变得清晰可见。笔者希望这类对比能够帮助汽车业者们梳理出更为清晰的产品思路。

本次笔者共对比了7款近期换代的主流合资品牌,包括:迈腾、帕萨特、索纳塔、K5、凯美瑞、蒙迪欧和锐志。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整体上,新一代B级车产品较上代B级车在全面提升。升级的主要着力点为造型、内饰、被动安全以及装备水平等方面,但动力系统升级最为有限。

[attachimg]1[/attachimg]

与A级车市场相似的地方在于,B级车产品在造型设计和空间方面都在不遗余力地迎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例如迈腾和帕萨特均在国内加长了轴距。但在内在工艺品质方面虽然B级车整体上也在提升,但提升幅度相对有限。对于个别环节,比如手套箱内部的静电植绒工艺、化妆镜照明灯、后备箱底衬材质等不易被消费者察觉的地方,部分产品也出现了减配或替换廉价材质的现象。

而在前面所提到的动力总成技术方面,由于改善这方面性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通常B级车产品采用的是隔代升级策略,也就是每两代产品做一次动力总成、底盘系统的大升级。而在笔者统计的周期内,由于大众、通用先后完成了动力总成的全面升级(主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整体动力表现已经领先,因此在这代产品上并未进一步升级。而在凯美瑞在换代时,由于丰田继续押宝混合动力技术,并未引入增压发动机,新一代凯美瑞的动力提升不大。

通过对市场中在售产品,尤其是产品性能指标的跨代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汽车厂商的运作思路,而这些思路的背后往往是消费者的需求使然。

此文为中车网www.auto.net.cn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