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此前,从长城开始,石棉似乎就成了自主品牌躲不过去的一道门槛儿,而相继吉利、奇瑞都被澳大利竞争与消费者公署查出其车辆部分零件含有当地法律所禁止的石棉成分,并不得不进行召回。即使是后来奇瑞为了降低影响,而主动进行召回,但其在国内外不同的表现,仍然表达着一家车企的逐利本性。

不熟悉当地法律?

无论是哪一家企业,在进入异地市场的时候,显然应该对该行业存在的法规、可能产生的问题应该有所了解,但实际上包括澳大利亚在内,不少国家早已经开始全面禁止石棉的使用,这一点自主企业没有了解到,是说不过去的。用奇瑞的解释称:不熟悉当地法律,在零部件配送的过程中出现管理问题,导致配送错误。

而无论是否是低级的错误,长城与奇瑞都无法掩盖一个问题,那就是其车辆含有石棉成分,在当地市场被禁止,那么就召回、更换;在本地并没有对垫片之类的零部件中是否含有石棉有明确规定,因此,就可以不进行召回。奇怪的是,为何在国内的时候,就这这方面的规定这么明白了?可以想象,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含有石棉材质的零部件进行出口,或许不会被检查出来吧?检查出来的话,就换吧。。。

如果突然有一天国家规定了国内车企不能使用含有石棉材质的零部件之时,自主品牌是否仍然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国内法规滞后

作为一家企业,甚至可以理解成,利用当地的法律和法规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不过玩儿大了就不好了。同样,在我国,关于石棉法律法规的落后,也为车企提供了找到其产品的合理性的空间。

目前我国明确禁止的也仅仅是刹车片中禁止含有石棉,而对于其他可诸如汽缸垫、隔热棉、发动机垫片、排气管垫片等等需要隔热的部分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类产品也含有5%到20%不等的石棉成分,这使得石棉的使用范围变得十分广泛和肆无忌惮。

同时,从奇瑞的解释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这一批含有石棉成分的垫片是“给国内车型所使用的”,这未免不让人大跌眼镜,偷偷用就行了,还这么明目张胆的说?

之所以上述企业这么热衷于是用石棉材质,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石棉材料的成本非常低。以刹车片为例,使用半金属或者海泡石材料,其价格将会超过千元,而使用石棉材料,只需要几十元。而在隔热材料上,石墨垫片可以替代石棉,但是价格也会高很多。

从国内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来看,浙江慈溪等地是汽车垫片生产的集中地,不少价格低廉的汽车中,含有石棉材质的部分,均来自于这里。显然,吉利、奇瑞、长城等价格较为便宜的车型,难以逃出这个可能。

知情权暴露?

如果不是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召回事件,让普通的公众开始关注这小小的石棉纤维,恐怕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很难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石棉的潜在阴影之下。相比之下,我们或许从澳大利亚对于奇瑞的态度上可以看到“知情权”的影子。

在被ACCC调查之后,其要求奇瑞在含有石棉成分的车上贴有带有“石棉”字样的标签,以方便群众辨别。这么做即给了车企自己“改邪归正”的机会,也让群众购买车辆时感到放心。

不过笔者担心的是,对于目前仍然在我国国内广泛使用的石棉材质,奇瑞、长城等车企,是否能否进行标注?也让国内民众享有同等的“知情权”?固然,这于我国目前庞大的石棉配件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关系,但标注上“内含石棉”的字样,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负面?

而更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对于石棉在零部件中所包含的情形,并没有明确的立法和规定,以至于企业自己生产自己的,老百姓仍然蒙在鼓里。同时,虽然外资品牌在澳大利亚没有被发起石棉调查,但很难说充斥国内的合资车型中不含有这个成分。

仅有此来看,缺乏一定的机制和制度的监管,企业主力的本性让消费者失去了知情权,成了受害者,实在不该。(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