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如果你做生意,缺少100万,你是否会有冲动去借钱?最近,“缺钱”的车企着实不少,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进行商业融资,数额巨大的借款都在缓解金钱压力之时,难逃“饮鸩止渴”的嫌疑。为此,在发展模式日益固化、风险越来越难以预见的车市,各大车企在借钱的时候都应该牢记金钱同时带来的陷阱。

三大车企成典型

近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包括比亚迪、广汽、奇瑞这三个车企在内的巨额融资。比亚迪目前以短期债务为主的债务已经近100亿元;广汽前不久开始发行40亿的债券用以支持新车型的研发、广汽研究院的建设;奇瑞用于与捷豹路虎合资又拟进行39亿的10年融资计划。

上述数字还不包括对于其他潜在分红、资金回报收益等等的需求在内。巧合的是,上述三家企业都是民营企业,都采取的是扩张行为,融资金额无一例外的都很大,都说明了分期进行融资,却都没有给出大致多少年能还清的一个“远期承诺”。

实际上,不止上述三家企业如此,不少合资企业也都爱上了“借钱”。以现代起亚为例,近日,现在汽车集团发起了两笔总计3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用来扩张东风悦达起亚和现代四川新工厂的建设,并且后续可能会有更大的投资行动。其与上述民营企业的特点基本保持一致。

如果用“随机漫步理论”来推理,上述车企在融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略显“激进”的发展方式,所伴随的系统风险很难得到化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三典型” 对借钱“情有独钟”?

四大因素助长企业风险

如果仔细研究上述三者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就可以发现至少有四大因素在助长企业进行融资的冲动:

一:市场环境的刺激:近年来,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所带来的红利,让企业经营还习惯于通过扩张的方式来做大市场,而没有并非习惯于“精耕细作”。观察比亚迪的混乱渠道、奇瑞的“多生孩子好打架”都是受该因素影响的一个缩影。比亚迪的债务除了来源于汽车业之外,更有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其他“市场红利”所给与的诱惑;奇瑞在此前的扩张中,已经有部分债务,与捷豹路虎的合作是奇瑞认为走向高端的市场扩张的一个捷径。在大的市场环境刺激下,借钱成了最快捷的应对方式,让车企有意愿举债。

二:来自内部的支撑:三个典型都有至少一个因素来作为支撑其成长的内因。比亚迪在电动车上取得的成功,以及此前电动车轿车为其积累的资金实力,成为比亚迪扩张的一个冲动;广汽则怀抱“两广”的日系合资车型为其带来的利润,以及自主乘用车中SUV车型趋于稳定的销量,让盈利预期被强化,构成了广汽融资的条件;奇瑞则是利用其较大的基盘、战略性缩减之时,将更多地资金投入到未来可能在高端领域为奇瑞带来更多利润的捷豹路虎身上,也可以是视为奇瑞“双线”战略的一线。内部的支撑,让车企有一定信心通过举债来追求资本回报。

三:债多不愁的心理:在上述债务方式中,通常采取债券、短期债务、长期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进行,其共同点是,大多通过“虚拟”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这样意味着还款期限对企业来讲不是刚性要求,融资成本更加低廉。在比亚迪的债务中,债务类型较多,长期债务至少占据了四分之一。再加上做实业的车企往往拥有不小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很容易让企业产生“债多了不愁”的心态。

四:改革现状的愿望:除了逐利冲动之外,对于现状的改革需要,似乎也成了“三典型”的一个推动力。比亚迪连续三年的亏损,以及太阳能行业的拖累,IT行业的不景气,让比亚迪寄希望于汽车业来承担更多的净利责任;广汽则是由于近两年受到日系车持续低迷的影响,而将希望寄托在快速孵化自主品牌阵营来实现造血功能;奇瑞也是在多年盈利下滑的情况下,将更多地希望寄托在“精简”“高端”上,以求通过走高端路线快速实现盈利。

上述四个因素共同助长了企业进行融资的冲动。但做实业的,踏实、创新,是企业更需要的元素,而并非玩儿“融资游戏”。金钱可以暂时的解渴,也同样可以为未来埋下陷阱。

逃离汽车界的怪圈 请勿忘陷阱

如果您了解过西屋电气和通用电气在近半个世纪的经营战略方式上,便可以理解扩张所伴随的风险性。汽车界同样适用此规则。都是民营企业,“三典型”一致采取的是扩张的姿态,并且多在资金、市场遭遇双重压力之下,采用融资、注资的方式来度过难关;而长城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做A级轿车不利之后,转而将资源集中在SUV、皮卡这两个可以为其带来持续盈利的领域,并且更多的集中于上下游的整治,而非投资一味的扩产。

不过,保持谨慎的车企似乎越来越少。汽车界正在陷入一个怪圈:即不论处于上升期还是遭遇下滑,高级领导者已经习惯于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来缓解资金紧张和进一步降低包括研发、制造、管理在内的边际成本。

但车企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其为后续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如果企业基本面良好、资金回报充盈,战略明确,那么完全可以一搏;但当经营不善之时,选择融资,就必须伴随着效益的转化,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以比亚迪欠债100亿来讲,如果未来2年,其IT和能源业务都不能为比亚迪带来明显的自己回报,企业业务必将承担不少的压力;广汽所投资的研究院的建设、新车型的开发,短期内都无法见到成效,在未来2~3年仍然需要旧有的结构和体制来实现盈利;奇瑞在瘦身之后也需要依靠销量和盈利来扭转颓势。可见,上述三企业虽然在中长期,融资之后会面临更多挑战。

为此,切实、有效的研究如何维持自身的赢利点、强化优势资源、调整资源配置、战略更加明晰,是避免陷入金钱陷阱的最佳方式。因此,所有缺钱的车企,不妨研究一下稳扎稳打的“长城”,资源优势利用的“观致”,针对自身的缺陷,进行“稳准狠”的落实。(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