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无论是丰田中国,还是丰田希望打造的“中国丰田”,似乎越来越难以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逐利的本性不会改变,仅仅是合作方式、利润分配上可能会有调整。寄希望于通过“中国丰田”来实现“中国梦”不现实,“中国丰田”仍然属于丰田。
“丰田中国”的原始体系
在中国经历过坎坷之后,让丰田开始重新审视“丰田中国”在中国是否还合适。但目前来看,短期内,这样的改变还很难做到。尤其是在“丰田中国”的原始体系中,有着太多的日式元素。
研发方面,所有的重要研发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在操作,国人可以参与到其中的,也往往是在车身、内饰等一些非关键的研发和采购,合资了那么多年,其实对于一汽和广汽方面,技术上并没有多少提高,始终步步亦趋。
【丰田的中国还是中国的丰田】
产品方面,日式风格明显,同平台推出的车型相似度不小。在节约成本、性价比方面,日系车有着其自身的理解,尤其柔性生产,丰田在这方面走的越来越远。但经历过几次事件之后,国人的取向已经不局限于性价比,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符合国人审美特点的车型,在这一点上,丰田做的还不够本土化。
管理方面,包括广丰、一丰在内的主要轿车生产商,高层领导和关键岗位也几乎都是日本人控制,虽然是在华的合资企业,但国人的话语权似乎不多,各项生产安排、车型引入、关键决策,日方强势地位没有改变多少。因此寄希望与日方来在“共同开拓”市场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资本,颇有“饮鸩止渴”之意。
这样的原始体系,对于日系来讲,引导力强,所以“丰田中国”始终是“丰田的”。但“中国丰田”是否意味着将变为“中国的”?
看清“中国丰田”的核心本质
丰田之所以提出“中国丰田”的概念,其实是希望丰田能实现更多的本土化,以改变近些年来遭受一系列影响。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丰田近些年来所做的公益事业,因为“慈善无国界”,也确确实实的解决了实际困难。
不过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丰田”的核心内容,仍然是为了更多地掘金,别无它意。在上海车展中,丰田提出加速“中国丰田”的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方面,加大产品投放,引入更多地小型车、混合动力车,以提供更多的选择范围,改变丰田“单一”的印象;二方面,在华建设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并宣布开始混合动力总成的国产化研发工作;三方面,丰田从去年开始引入副总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并且精简结构,促使层级传递更少。
这三面,的确可以加大“受众”的“福利”。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丰田其实是换了一种合作方式和利润分配方式。
其一,加大力度引入中小型车、混动车型,更符合丰田的整体利益,既是一种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又可以展现丰田在技术、产品上的优势,与自主相比,可谓“起点高了一截”。
其二,虽然精简结构,但中方高管相对于集体管理层仍然处于人数和话语权的劣势,其权责下放到区域后仍然受到日方总部的强势控制,并不能为国内合资企业的中方,贡献多少具有潜力的价值;社会招募的人才,在满足个人发展价值的同时,大部分剩余价值实际上都贡献给了合资单位,又间接的强化了丰田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其三,在研发端,中方人员更多的只能是“按图索骥”,核心研发和重要体系建设,都掌握在外方手中,这相当于短期内予以中方更多的利益,但一旦有更符合本土的产品出现,将回馈给丰田更多的利润,中方研发人员则始终缺乏核心研发和体系建设的能力。
对此,尽管丰田一直强调未来打造“中国丰田”,但作为中方人员,尤其是心系国民汽车工业的有志之士,始终不能忘记,“中国丰田”仍然属于丰田。中国制造商要想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硬骨头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骨气,更需要勇气。(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