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见两则消息:国内两个企业已经开设欧洲、美国总部,准备在欧美市场大展拳脚。作为中国的媒体,笔者看见这些消息自然非常兴奋:这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欧美市场攻克以后,还有哪些市场我们不能征服?真是改变全球汽车工业的时刻到来了!值得大书特书。

可能是笔者过于忧虑了,细想之后,又对它们进军欧美市场产生疑虑。首先是这两个企业的背景,一是国内商用车企业的“大腕”,另一个是国内乘用车企业的后起之秀。大家都知道,欧美市场是全球最苛刻的市场,对安全、环保要求极高,这两点都不是国内车企之长。客观地说,准备进军欧美的这两个企业,还没做好这个准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就拿国内商用车市场占有率很高的企业来说,它准备在欧洲建立一个10万辆规模的工厂,雄心勃勃没错,但该企业的一款主力车型,在国内的C-NCAP碰撞实验中,仅仅是二星级标准,几乎是碰撞成绩最低的车型,就拿这些车型进军欧洲市场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了。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华晨进军欧洲市场时被“碰撞门”搞得灰头灰脸,2006年号称未来5年要在欧洲卖15.8万辆的豪言壮语已经成为业界的一大笑话;另外一款进军欧美市场是MPV,该车在国内的月销量区区几百辆,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垫底的位置,不知道它拿什么在欧美市场竞争?该企业另一大优势是称引进欧Ⅵ排放的发动机,可它在国内销售的车型大多数是国Ⅲ甚至是国Ⅱ,难道国内就不需要节能环保了?

另一家要进军欧美市场的乘用车企,不客气地说,其主要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的低成本优势,这一点拿到欧美市场,别人会买账吗?其出击欧美市场的卖点也就是电动车,但电动车除了屈指可数的出租车,还没有真正接受市场考验,凭什么就让欧美人买你的账?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在国内市场还未完全站稳脚跟的时候匆匆忙忙出击最“难啃”的欧美市场,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了。大家也知道,现在中国仍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汽车市场,国际巨头纷纷加大中国市场力度。抛开好吃的肥肉去吃“骨头”,确实有点让人费解。可以解释的是,这是一种吆喝,提升在国内的品牌形象,但空头吆喝多了,大家也知道怎么回事了,到时,你怎么吆喝,别人也不会信的。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