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公布了2024年财报。作为BBA中首份财报,奔驰的财报是在谈不上“好看”。从财报的核心信息来看,奔驰在过去的2024年中营收、单车平均价格以及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公布财报的同时,奔驰还宣布了2025年将在提升企业运营表现的同时启动一系列新车型上市计划,同时表示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业务。

陷入冰点的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奔驰集团的全年营业收入为1455.94亿欧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在这份总收入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5.9%,来自中国的收入为231.4亿欧元(约1753.92亿元),同比下滑8.5%。

利润方面,奔驰更是跌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全年毛利285.76亿欧元(约2166亿元),同比下跌19.5%;集团毛利率降到19.6%,也是四年来第一次全年毛利率跌破20%;2024年的除税后净利润为104.09亿欧元(约789亿元),同比大跌了28.4%。

除此之外,奔驰集团在2024年的总销量也处于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总销量为198.34万辆,同比下滑3%;具体分析来看,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失守成为主要原因,其中中国市场在2024年的销量为68.36万辆,同比下降7%;在欧洲的销量为64.18万辆,同比下跌3%;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本土的销量跌幅最大,卖出了21.35万辆,同比下跌9%。

总销量的下滑也成为财报营收下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单车平均价格的降低,根据财报显示,奔驰在2024年单车平均价格为7.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5.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7.5万欧元下降2.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奔驰的利润。

另一方面,奔驰在电动化领域的受挫也为这份财报再添“伤痕”。数据显示,奔驰纯电车型全年交付量为18.51万辆,同比大跌23%,纯电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为9.3%,同比直降1.8个百分点。

电动化转型的迟缓和难以推进或许已经让奔驰认识到“躺着赚钱”的日子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新能源浪潮的席卷下,即便是曾经的燃油车王者“德系车”也在这场巨浪来袭时难以快速转型。

但值得欣慰的是,奔驰已经在做出改变。

向中国发起产品攻势

在奔驰交出这份差强人意的财报同时,“In China, for China”的口号再次喊响。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仍是奔驰乃至德系车最重要的单一市场。

2025年也恰逢奔驰迎来中国生产20周年,站在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上,奔驰试图开启本土化新篇章。

具体体现在,随着去年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启用,奔驰中国研发正式进入“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新阶段。中国研发团队在越来越多的全球研发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包括插混车全新电池组、全新后排娱乐系统、MB.OS操作系统的智驾和智舱功能。在汽车行业创新领域,奔驰与中国顶尖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确保公司在未来愈发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变得更精干、更迅速、更强大,并从全新CLA起展开包含一系列密集新车型的产品攻势。”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如是说。

而在这一轮的产品攻势中,中国市场又是重中之重。

根据官方信息显示,奔驰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助力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攻势,其中包含7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投放的长轴距车型。2025年,北京奔驰生产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将上市,为此次产品攻势拉开帷幕。

在智能化已经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的背景下,奔驰也正在努力追平差距。

据悉,随着全新CLA的发布,所有新款奔驰车型都将配备自研的、由AI赋能的梅赛德斯-奔驰MB.OS架构,支持进阶的智能驾驶技术。在全新长轴距CLA上将配备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研发的“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但值得一提的是,奔驰的老朋友奥迪已经“转投”了华为的怀抱,将本土化进行的更加彻底。在上半场的电动化中,奔驰还未和同一梯队队友一较高下分出胜负,新一轮的智能化战场已然开启,胜负一切都未定,奔驰唯有更加全力以赴。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