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驾驶速腾考察中国大鲵的时候,身边带了本美国科学家、作家爱德华•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人类当然是社会生物,现在升跃至生物链之顶级。威尔逊对两栖类的论述令俺感到之博学,以及美国科学家在训练两栖类之蜥蜴时的奇妙的手法,也令人叹为观止,唯那些蜥蜴在迷宫中行走的时候,初时总是失去自然的从容与自我,就像中国汽车之引进。

世界上没有企业不买技术。二战之后,战胜方同盟国在一起商讨,认为应该转换一种方式积累财富,这就是出售专利技术,发达国家从此只用和平的经济手段,可以获得过去必须通过战争的财富积累,给人类带来了持久的和平。

没有的技术,可以通过学习获取,也可以通过购买获取。只有在没有货币的世界,比如神农架的金丝猴中间,少年猴子每天以八成的时间练习格斗、腾跃以及采食,这些技术无法购买,必须自己习得。康熙皇帝实际上是请了白俄工程师帮助造炮。张之洞则与日本合资开创了汉冶萍公司,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亦在打开国门,所以改革开放引进大众及通用等等,都无比正确。

但是,也一样要看到,北洋水师――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居然被日本海军一举击溃。那是因为什么呢?俺相信胡茂元同学一定是清楚,因为北洋水师就是买来的现代化,清朝没能力制造舰只,也没能力维修,最后落得惨败。北洋水师这种买技术方法,如同买骡子,得不停地买,自己不能繁殖。

这里,俺却是要说,纯粹的技术买办主义,终究是要落魄。故此,俺一丁点都不明白,从自主造拖拉机起家,然后与大众合资造桑塔纳壮大,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大世面的胡茂元,为甚么在买技术主义这条路线上越走越远?

胡茂元同学从骨子里不满足上海汽车作为一个地方企业的存在,过去说的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事实上只有一汽、二汽(东风)为中央企业,上海作为地方企业,因其较早与大众和通用的合资,市场之占有率甚高,在小型乘用车方面独傲群雄。胡茂元试图建立他的汽车帝国,这个汽车帝国覆盖中国,延伸欧美。因此,上海汽车也建立了许多海外公司。胡茂元内心构思的汽车有若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世界联邦,所以他对没落的汽车国家英国情有独钟。

为了建立一个庞大的汽车帝国,却又长久没有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及制造能力的情况下,只有采取购买技术的下策。的确如此,在上个世纪末,全中国的汽车研发人员加起来,尚不及丰田汽车一家的分布全球的汽车研发人员多。这样,促使胡茂元选择了购买技术的单脚跳,2002年10月13日,胡茂元执掌的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胡茂元作为中方股东代表进入该公司董事会。大宇这个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濒临破产的韩国公司,被美国通用收购,用其小排量车型来应付中国汽车市场。因此,在通用贴标将大宇牌变身赛欧牌时,上海媒体记者多情地将它写成小别克,通用公司的公关部急慌慌地出来辩解,特别指出它不是小别克,因为这可能毁损通用的核心别克品牌。

那么,大宇有没有在上海汽车与大众、通用合作得不到的科技成果呢?这或许只有胡茂元自己知道。大宇公司在韩国逼窄的汽车市场无法求生,在欧美阔大的汽车市场,它又像中国现在的自主品牌一样无法跻身其中。所以,大宇已经沦为一个只有依赖中国汽车市场并贴上通用标活下去的企业。这笔收购比较无聊,不能印证热捧记者表述的那样的“跨出国门”,从大上海一脚跨入小汉城,也不外乎从一个大都会迈入一个小都会。

胡茂元对此解释说:“上汽参与通用大宇公司,是上汽实施‘出海跨洋’战略的重要举措。股份虽然不多,但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步。这不仅能促进上汽集团在资本、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融入国际市场,积累国际经营管理经验,而且能通过集成全球资源,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出海了,仅仅是出海了,跨洋则比较夸张,当然可贵的第一步谈不上,因为自己没有搞研发嘛。

接下来的2004年10月,上汽在2004年10月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收购协议。2005年1月,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的代价,获得陷入经营困境的韩国双龙汽车49.8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又陆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最终占股比达到51.33%,取得了绝对控股的地位。收购双龙使胡茂元沦为世界汽车第一冤大头,或许可以比作宝马当年收购罗孚,白扔了数亿美元。这个失败的收购,胡茂元同学归纳为“收购双龙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工会的‘强悍’”。当然,它只是胡茂元同学求学的学费之一,不过,这学费也太昂贵了一点,如果这笔钱给了李书福,情况可能大不一样。

但是,胡茂元没有停止他的海外收购的脚步,2006年8月,上汽以近2170万美元的费用收购MG罗孚公司的罗孚品牌,在基于罗孚汽车平台生产的Rover75轿车上贴上罗孚商标。之前,上汽已经为罗孚75、25两个系列车型的使用权支付6700万英镑。然而,胡茂元没有买到罗孚的品牌,实质买到了罗孚的两款车的生产权,6700万英镑,将近10亿人民币的本钱,也就是现在的荣威之两款车,这车决不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品,但也不是什么当代汽车。

一系列的收购,在买技术主义路线上越走越远的胡茂元,终于有两款车型来支持他的自主品牌制造,但与一汽之贴标马自达而奔腾一样,罗孚没有给胡茂元带来荣耀,这也导致他愈渐收敛,极少露面,越来越孤独,只有在与王浩良火拼时急上火线,给王浩良沉重一击,彻底灭了国内两个罗孚买主之间的战火。那王浩良,居然买到了罗孚的生产线及名爵之品牌。

买技术主义使胡茂元终于有了自主品牌,一度被上汽自己的公关贴上“自主品牌国家队”的标签,同时糊上高起点,国际化之美化贴膜,其实像荣威这等车能在国内销售一些就已经不错了,毕竟中国之大,误入歧途的汽车消费者大有人在,荣威能卖出一定数量也说明不了什么。

除了买到韩国、英国两国的落后汽车技术,胡茂元同学也在国内进行过许多技术购买,从爱技术的角度来看胡茂元,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然从上海汽车集团中国老三的地位来看,这

种小儿科式的花费巨资的购买,远不及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己组织人员搞研发,也不如华晨花钱雇人研发。现在在中文网络上,举凡有对胡茂元同学的批评文章,上汽都会有雇佣枪手行使狙击,其实花这笔钱完全可以用于搜罗汽车研发人员上,搞自主研发显然比买淘汰技术合算,因为技术人员的国际性流动,收购汽车研发人员比收购淘汰的生产线合算,比雇枪手鼓吹上汽则更合算。

无论如何,从购买的频率及力度来看,胡茂元都是国内汽车界的大手笔,上汽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汽车购买技术的标本。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