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结束在即,各家造车新势力都在牟足了劲儿想再“最后冲刺”一波。

12月1日,新造车们陆续公布11月成绩单,哪吒汽车和理想汽车的距离正在无限拉近,数据显示,哪吒汽车11月份销量为15072辆,理想汽车为15034辆,两者仅相差38辆。蔚来汽车的发挥同样优秀,共交付新车14178辆,同比增长30.3%,零跑位列第四,销量为8047辆。此前一直和蔚来、理想比肩的小鹏汽车则差强人意,11月份仅交付5811辆新车,有些惨淡。

“目前虽然主流市场销售较好,但是新势力品牌的商超店正面临着商场客流下降的挑战,在销量方面大幅承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坦言。

哪吒销量遭质疑

虽然11月份哪吒再次问鼎新势力销量排行榜冠军,但其数量数据真实性也遭受了不少质疑。有媒体报道,哪吒汽车的上险量和其公布的销量数据差距过大。上险量指的是辆卖出去之后,普通消费者购买交通强制险的数量,所以上险量更能体现出车辆在C端市场的销售情况。

以10月份为例,哪吒汽车当月交付18016辆,其中哪吒U系列交付6295辆,哪吒V系列交付11721辆,但其上险量仅为9832辆,对比官方公布的交付量相差了8184辆,这也让哪吒成为交付量与上险量差异最大的新势力车企。

此外,11月30日哪吒的高端车型哪吒S正式开启交付,同时赠送首批车主“无忧尊享权益”。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哪吒S选择在11月份的最后一天集中大范围角度,无疑是想保存销量为12月的翘尾行情作准备。”针对此,中车网联系了哪吒汽车,得到“不予置评”回复。

理想刷新销量

11月,理想汽车销量为15034辆,创下单月最高交付纪录,同比增长11.5%。1-11月份累计交付112013辆。

其中,理想L9表现优异,自开启交付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成为中国大型SUV市场的销量冠军。L8表现也不错,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理想L8在11月开启交付后用户满意度超出预期。

但伴随着明年L6、L7上市后,理想汽车更应该注意的是其车型被分流的问题。另外,按照理想汽车今年20万辆的销量目标来看,目前仅完成了56%,还剩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目标无望。

另外,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底补贴退坡的压力,理想汽车还将面对部分地区对增程车型开启限牌的情况,这对其销量攀升来说会增加一些阻力。

蔚来重回第一阵营

目前来看蔚来的销量又回归到了正轨,蔚来曾是蔚小理中首个掉队的选手。

在今年的4月份,蔚来在一众新势力中排名倒数,月销量仅3000辆出头,在经历几个月的低谷期之后,9月份销量破万,10月虽环比下降,但依旧保持在万辆以上。

“今年因为产品切换和外部环境的原因,增长稍稍缓慢了一些,但总体来讲还在我们的预期当中,总体表现‘按计划进行中’。”蔚来 CEO 李斌在八周年内部讲话时提到。

蔚来的销量上涨得益于蔚来ET5在制造端的表现终于开始渐渐给力。并且终端用户对于蔚来ES7的热情,远远超过预期。

随着蔚来销量的回暖,蔚来也正在逐步解决当下遇到的困境。“从今年来讲,我们基本上已经在资格赛后期了,正在赢得决赛的资格,我们相信我们有参加决赛的资格了。”李斌如是说。

零跑后劲不足

自从4月份开始夺得新势力销冠之后,零跑的销量就处于环比下滑态势,虽然5月-9月份销量依旧破万,但这主要得益于T03车型的表现强势。

“零跑受欢迎的更多的是低端市场,其推出的C11和C01面向终端市场,其实存在感一般。”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告诉中车网,加上其新车交付延缓,这对零跑的销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进入10月份,零跑就从“万辆俱乐部”跌落下来,销量仅为7026辆。备受瞩目的零跑C01的上市并没有带来惊喜,接下来零跑C11增程版也已发布,能否助力零跑重回销量过万梯队,还带有考验。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认为,零跑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已经站稳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不知道近两个月的销量数据是否会让这位汽车老将感受到“压力山大”。

小鹏依然不尽人意

尽管在11月30日的电话会议中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已经透露了,11月份小鹏汽车销量不会太好,但是5811辆的销量一经公布还是不免让人感到“惨淡”。

但显然,对于这样的结果小鹏汽车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何小鹏直言12月份小鹏汽车有信心重回万辆大关。

“坦诚地说,在实现长期战略的目标的道路上,小鹏最近在经历一段充满挑战的事情。为此我们最近做了深度的战略复盘跟组织架构的调整。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我们相信将是一场马拉松的竞争。”何小鹏认为,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完毕,内部梳理逐步清晰,小鹏汽车正在回到正规。

何小鹏透露,他有信心让 G9 成为 30 万以上纯电 SUV 市场的前三名,并且随着⼝碑的积累,在明年缩小与第⼀名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销量的压力外,造车新势力还要经受国补退坡带来的风险。根据规划,2023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即将退出,为迎接明年到来的涨价、吸引消费者购车,多家造车新势力也已发布了调价声明或“限时保价”声明。

“明年新能源国补即将退出,变相给企业造成一定成本压力。”长崔东树认为,车企涨价需谨慎,降价后若届时再提价,会处于被动位置,不利于销售的开展。

随着国家补贴的退出,一个更为残酷、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正在显现,造车新势力在2023年还能否保住自己新能源第二梯队的位置还尚未可知,但无疑,它们相对传统车企而言将面临更严酷的挑战。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