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采用通用零部件、共享平台来进行设计和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大众、丰田以及雷诺日产联盟可谓这方面的拥护者。这些企业不仅在零部件上通用化加强(通俗的讲,就是某个零件可以装到多种车上),甚至在生产平台上也开始了通用化,好处显而易见,但潜在的弊端也同样明显。

见诸媒体比较多的是大众的MQB平台,已经大众模块化生产方式,其促成了目前大众绝大多数国产车型的产品特点。除了大众之外,丰田和雷诺日产也是如此,他们共同追求的一个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减少生产成本。

首先说说丰田,其已经闷声的在共享领域发展多年。例如近日被媒体曝光的TGN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丰田新全球架构)战略,其目标为共享部件达到70%到80%。最典型的当属膝部安全气囊,削减后将从50种变成10种,散热器,也从100多种降到21种,气缸从18种缩减为6种。

【丰田TGNA构架下的三款车型】

这意味着以后再购买丰田车的时候,将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中看到相同的部件。对于买车时候关注汽车技术的“技术流消费者”可能也会因此而失去了在选择上的兴趣,而不得不接受TGNA构架下越来越像的车型。

与此同时,丰田也在平台上做出了整合,推出了B平台、C平台、K平台,并分别对应了小型车、中型车以及采用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中大型车,未来将会有超过一半的车型基于上述平台设计研发,例如雅力士、普锐斯、卡罗拉。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通用化,对日后造车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大众MQB平台一样,这意味着某种造车方法。

整合平台+零部件通用化,从根本上影响了传统的“一对一开发”的模式,其直接结果就是市面上看起来不同的几个车型,却来源于同一个造车平台、造车思路、大部分的相同零部件、少量基于各自车型定位的零部件、用以区别车型的关键参数等这些指标来构成。

同样,雷诺日产联盟在平台上也在谋求这一思路,即其CMF构架(雷诺和日产宣布将共享通用模块化系列Common Module Family,CMF),在该构架上实现成本大幅削减。

与传统的平台不同的是,雷诺日产采用的平台也具有“柔性”,不仅限于单一的车型平台,而是实现多个平台的共享;也不同于传统平台的“水平分段”而是综合了多个模块:在这里是发动机舱;座舱;前底盘和后底盘。其主要特点是在电控部件搭建起电子电气架构之后,每个模块可根据车型的重量等要素进行调整。设计师再将模块有机结合,制造出定位、级别各异的车型和车系;CMF可根据模块构型衍生各种紧凑型车、中大型车以及SUV车型。

这意味着该模式比丰田的TGNA战略更加具备柔性,更能体现“按需定制”思路。不过,雷诺日产和丰田的思路的前提都基于零部件的高程度通用化,其中雷诺也的CMF设计理念之下,零部件的通用比例达到80%。

在未来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趋势下,企业解决其大规模批量、转型不够灵活的问题,成为重要课题。在零部件通用化的问题上,如果能对弊端控制好,将有利于其推广。

【日产CMF构架】

典型的问题就是由于大量零部件通用,所导致的系统风险。例如如果此前的丰田刹车门采用通用化零部件,那么将会有更多的车辆遭遇召回;同样,克莱斯勒如果能在油箱设计上更进一步,那就不会最后以召回270万辆来收场。以此为例,零部件通用性的弊端明显:

一方面,大量应用通用零部件,增加了不同车型中发生同样问题的概率,例如此前提到的丰田雅力士、普锐斯和卡罗拉,这样一旦发生召回,企业将会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召回成本;另一方面,通用零部件削减了单一车型的“个性”,让车型从内到外的设计趋同,比如丰田的膝部气囊。这可能会在未来成品车的功能性上造成一定的问题。

为此,企业应加大在设计端的投入,进行更多的、更严谨、更全面的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试验与监控,将通用化零件以及模块儿化制造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风险,以期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可靠性。

如果企业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当量产达到一定规模之时,权衡通用性节约的成本与系统风险之间的的动态联系,应该作为接踵而至的课题,进而选择在零部件通用化方面适度的提高或者降低。

基于此,通用化和柔性生产才会变得更加可靠,才可以充分发挥通用化对大幅降低成本、从而大幅降低售价的可能性。(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