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与大众在欧洲以及德国销量继续下滑相对应的是,旗下斯柯达品牌在华的销量也是与日下滑。几年来,斯柯达不缺少明星车型,但利润和总体销量确实眼睁睁的在下滑,并且经销商也按照不住,逐渐掀起了退网热潮。照此下去,斯柯达犹如大众下一个“西亚特”,让人非常纠结。

与西亚特类似,斯柯达也是大众收购的品牌。从1991年开始,总部位于捷克的斯柯达开始归于大众,但知道2005年,才与上海大众达成国产化事宜,速度“堪比奔驰”。而随后的7年时间,斯柯达并没有抓住历史机遇,与上海大众并肩奋斗。

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斯柯达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利润下滑46%,此前斯柯达的人事风波并没有为斯柯达带来好运。截止到近日,已经有5加斯柯达4S店退网,皆因经营十分困难,盈利无望所致,并且在2010年退网的斯柯达百得利4S店还是全国销量冠军,却成了第一个退网的,这从侧面充分说明了斯柯达在销售上所面临的困境。

而根据退网的经销商所给出的理由则最能看出来斯柯达的问题所在——销售利润低下、能盈利的车型太少,并且近些年斯柯达车型更迭相对缓慢,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其“相对高端路线”。在国产的明锐、昊锐、速派三个车型中,最便宜的紧凑型最便宜的一款指导价格也在12万以上,而实际上在10万到15万之间,有大量的紧凑级别的竞品在该领域;也就是因此,随后国产的晶锐两厢和昕锐三厢才开始弥补这一弱势。

在所有的车型中,中流砥柱只有明锐,月销量能稳定在万辆左右,但其他的车型基本在三五千两左右,缺少明星车型,是造成年销量数据相对低迷的主要原因。而利润低迷,则与斯柯达从生产销售到品牌规划背后所遭遇“不公平对待”所致。

斯柯达在进入中国之时,借道上海大众,后者一直控制着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推广。包括生产、销售以及品牌建设、产品规划都是由上海大众方面负责,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当市场容量变得有限的时候,上海大众的主场是不太会让斯柯达占据主角的。而斯柯达中国方面,虽然是代表的外方在华的总调度机构,但其利益诉求并没有得到有效得到保证。

例如斯柯达中国希望在中国建立一套长远的发展战略品牌,通过持续推进斯柯达在华的产品热度和知名度,来为日后国产化做出铺垫;但在上海大众来看,斯柯达短期的热销和资金的回笼,以及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则更加重要,这也导致斯柯达在营销和车型量产上,都在根据市场而动,而缺乏将斯柯达打造为高于上海大众品牌层次,或者是具备自身特色品牌的动力。

也正是因此,让厂家倾向于通过增量来打开市场,但效果不好的时候,自然就遭遇了经销商压库存,再加上返点政策,导致经销商相继退网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产能方向,上海大众整体产能有限,在首先满足上海大众的热销车型之后,可能会限制斯柯达在量产上的规模,这将导致此后斯柯达的饥饿,而产生连锁反应。

对此,斯柯达一方面需要在渠道上尽可能的摆脱上海大众的全程控制,争取一定程度的独立权;另一方面需要自降身段,将品牌建设纳入到头等大事儿中来,两者如果能结合好,即使产能方面受到限制,也可以打造更多的明星车型,为以后的上量铺好路。(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