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满意度再降
12月4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79分(满分100分),同比下降1分,而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两年下降。
对此,中国质量协会在报告中指出,品牌形象下降和用户对于质量的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是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中,品牌形象对用户满意度影响程度最高,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形象得分80.2分,同比下降0.8分,连续2年下降。而报告指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更新迭代周期逐步缩短,行业频发“背刺”情况,产品和服务痛点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降低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的满意程度。
事实上,新能源行业频发“背刺”情况早已引起用户不满,“背刺”已经成为“行业现象”之一。
作为引发品牌频繁“背刺”用户的根源,还是过往的“三年改款六年换代”的旧时认知被不断打破。如以往大众类似大众的传统大厂,从立项到量产一款新车通常需要54个月的时间,国内传统车企基本也在36个月左右。而现在新势力车企已经将研发测试周期缩短到了24个月,更有甚者一款全新车型的研发周期被缩短到 12-15 个月。
产品迭代周期加快,带来的即是产品推出速度加快,往往品牌一款车上市没多久,该车的新款在不久后就到来,不乏消费者吐槽,“新车提车半年不到变老款”;此外,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竞争加剧,即常常造成一个强势品牌推出新车后,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竞品品牌车型纷纷跟进降价,同样造成刚刚购车车主的不满,以上成为行业内常见的“背刺”情景。
“背刺”成行业现象
如在产品迭代速度上“背刺”车主,一大典型案例就是极氪的“一年磨三剑”。
今年8月13日,极氪正式发布2025款极氪001,新款极氪001价格不变,还补上了老款最大的短板——智驾,首发搭载了浩瀚智驾2.0系统,在系统的底层能力和用户体验上实现了全面升级,前者的算力只有48Tops,后者则达到了508Tops,而这距离2024款极氪001的发布才刚刚过去不到半年。
极氪001的23款在去年1月1日时推出,到今年2月27日,2024款极氪001上市,尚算正常。而需要注意的是,在24极氪001上市后,曾有消息传出,25款将在7月底推出,但消息遭到极氪高层否认。25并未在7月底推出,不过,前后两周半时间差,令不少极氪001车主认为官方在刻意隐瞒,遭到“背刺”。
随后,有业内媒体发起了一项关于“智能电动车半年改款,一年换代”的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参与者表示“不能接受购买半年的新车成为老款,感觉像被割了韭菜”。
极氪的操作无疑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极氪001在2024款上市后走出了一波强势的增长趋势,然而,从下半年开始,极氪001销量大幅下滑,25款极氪001是对产品的极大补强。不过,新车上市后,未能如愿挽回下滑趋势,从8月的8481辆,直线降至10月的5870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背刺事件”发生后,曾不少消费者在极氪高管的相关评论区中表示不会再推荐极氪品牌。也不仅仅是极氪,今年以来,还有比亚迪方程豹、深蓝、问界等多个新能源品牌均曝出各类型的“背刺”事件。
除了质量的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中国质量协会同时指出,用户对当前新能源行业个性化质量供给水平的满意度同比下降,也影响行业用户满意度提升。
测评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感知质量得分79.4分,同比下降1分。其中,用户对于个性化质量的满意度同比下降2分。测评报告进一步指出,随着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多次超过50%,直接拉高用户对于行业满足个性化质量需求的期待,但在智能化板块等高度个性化方面的用车体验尚未有效满足用户个性化预期。
背刺、个性化需求难解
事实上,行业的“背刺”现象以及在智能化用车体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预期”都是行业难题。某新能源品牌内部人士对中车网表示,行业“背刺”这种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这与当前行业大形势有关。目前,新能源行业竞争不断在激化、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在不想出局的情况下,加快推新、价格战是必然选择。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上先当前依然存在超过100个新能源品牌,虽然当前已交过去几年中行业中几百个品牌有所减少,但据行业机构统计,去年国内依然有137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售。在前述人士看来,或只有再等一批品牌淘汰,市场格局进一步稳定才能得到缓解。
而关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预期”,在业内人士看来,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对中车网直言,“因为都是供应商的,很难去做到个性化。”
同时,也另有新能源车企内部人士对中车网表示,智能化这类高度个性化的用车体验定义较为笼统,“比如客户可能会因为车机呼唤词无法自定义觉得‘个性化不足’,也可能会因为 车辆无法实现识别乘车人,并调整乘车人喜欢的座椅位置,温度,智驾风格,甚至香氛而觉得‘个性化”不足。
不过,在其看来,“目前的智能车,在符合法规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自定义的都会尽可能的开放,来满足千人千面的诉求,随着大算力智舱芯片和AI技术的应用,或有更多识人辨物的功能和需求会被开发出来。”同时,其也称,“科技还在进步,硬件、软件都在很高速的进步。如当前的8295P座舱芯片的算力是30tops,已经相当于小鹏初代智驾芯片,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