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官方的决策权永远在官方手里,但一个好的政策和方案,必然是构成良性循环的基础,这需要全民来参与。北京解决出租车“打车难”的问题,完全可以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更多的模式,以做全国之示范效应。

在本文讨论前,此前出租行业抱怨“越来越不好干”已经基本成为司机们的普遍心理。十多年来,在收入增长缓慢、物价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实际上该行业已经不是那么利润丰厚。尤其是是在改为“收份儿”钱之后,司机普遍不得不拼命跑活儿来维持相对一般的收入,以往的优越感几乎不存在,和当今大学扩招之下找工作难有着一定的类似。

对此的办法,官方(这里指北京发改委)最近通过涨价的手段,一方面解决北京打车难,一方面通过加钱来提高出租车收入。但在出台以后,打车难的问题仍然突出,缓解效果非常有限,同时由10元的起步价上涨到14元,也让北京市民难以接受,打车人数反而减少。

随后,由于“打车软件”的悄然走俏,以及遏制司机拒载行为的“电召平台”的需要,该软件又纳入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作用中。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是对“监督”的一种变相加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根据相关报道,北京目前出租车6.6万辆左右,10年时间里出租车数量没有增长,有关部门表态到2015年总量不会大规模出现“扩编”,而近10年城市规模、出行人口都持续攀升,这在客观上成为北京打车难的一个因素。

但参考伦敦、纽约、东京的出租车数量多为一两万辆,北京出租车数量要多好几倍,相对人均占有量偏多,但北京出租车存在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空驶率达到了40%,平均每辆车日均达到400公里,就有160公里左右为空驶,这成为北京打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空驶体现主要在两方面。其一就是在上下班高峰、糟糕天气、节假日之时,打车困难;而到了上下午、晚上8点以后,道路上很容易打车。这在时间上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供应充足(人均占有量偏多)的情况下,需求增大难打车,需求减小,反而容易打车

其二就是在闹市区、车流量大的地区,快速通勤地区、地铁交汇处等人流多的地方难以及时的打到车,而在同样是人流多的火车站、娱乐场所、立交桥等地,则相对好打车,这在地点上引出一个问题:同样人流量大的地方,为什么有些地方司机愿意去,有些地方司机不愿意去

上述两个特征能很好的反映北京出租车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笔者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哪个司机不重要,只需要打到车,去目的地即可,而不会加上其他的额外条件;但对于出租司机而言,其盈利性质决定了司机要衡量每一笔的交易是否划算,这期间有路程上的成本,也有时间上的成本,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司机,在又把我的情况下,选择盈利空间大的交易实在是非常正常的。

不同的需求角度的碰撞所导致的情况就是:乘客抱怨车难打,太近了司机不愿意拉活儿;司机则抱怨如果一天赶上好多都在起步价内的生意,一天基本等于白干,打车难的问题自然由此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述打车软件最多只能利用GPS技术将消费者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传达到消费者就近的空驶车辆上,对于司机来讲,仍然是“碰”。

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换做司机的角度,其主要考虑的成本包括车辆上路公里数、车辆行驶时间、平均每单生意收入、油费支出、维护成本、份儿钱。在所有的支出中,油费和份儿钱,是目前出租车司机的主要支出。笔者认为,在对出租车进行改革之时,应充分的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引导出租车司机主动降低空驶率,而并非通过法规的手段一边强制司机承担“带有有偿公共服务性质”的属性,一边迫使司机承受高额的成本支出。(上篇完)(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